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商用车 > 正文

雾霾或成智能公交发展机遇

2013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机动车是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四分之一,油质不够高和长时间堵车造成的尾气空耗是主要原因。怎样让汽车少排放,不堵车?不少人将目光聚焦在智能交通上面。

将不同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减少资源错配,就是通过所谓大数据和智能化来改造传统产业的一个最大效果。智能交通也是如此。智能交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拥堵和减少交通事故。通俗的说,就是减少正在上路的汽车数量,减少汽车的空载率,还能确保人们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

这能否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实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呢?

公私并网

智能交通包括多种多样的实现方式,自动驾驶汽车是最受人关注的一种。汽车可以在闲置的时候并入公众交通网。也就是,让你自己的小轿车,在接送完你和你的孩子之后,继续跑在公路上替你接客人赚钱——换个角度看,其实是你租用了一辆出租车,每天定时来接送你和你的孩子。

其实,在我们把无人驾驶的私家车并到城市交通网络之前,公共交通一直在承担着这样的角色。但是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在私人轿车的道路之外另外起了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一定程度上是互斥的,比如说你用私家车出行,那就不会选择公共交通。所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最后,也一定要呼吁和号召群众来多多乘坐公共交通。坐的人越多,这个系统就越有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官方一直在宣传公交是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实际上。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公交尾气排放不见得一定会少很多。具体到单辆公交车和单辆小轿车比较,公交车使用年限长,造价低,维护不善,都造成很多公交车背后冒黑烟。几年前的一轮换车普及了天然气公交车,但旧车没到报废年限的并未退役,而是作为支线或公交机动。就算这样,也依然是运力不足,出行高峰时段依然要全数上阵。

如果公交车上是一个座位上坐一个人,没有人站着这样的状况,某些车型所产生的人均碳排放都要高于乘坐一般小轿车。只有现在这种人挤成沙丁鱼罐头的情况下,才能算出在人均碳排放量上的相对低值。

“但从承载量上看,若以11米长的宇通空调车为例,每辆车有38个座位,满载时可以容纳80个人站立,即共可乘118人,按每辆车的车内面积为22平方 米计算,那么公交车上,每平方米就要站近5个人,而5人,正是一辆小轿车的承载量。按一辆轿车乘坐4人计算,理论上一辆公交车抵30辆小轿车的运力,西安 市公交总运力大于私家车。”

将公共交通网和私人交通网相结合——这就是智能交通带给行业的最大变革。而如果不这样,对买得起车的人来说,坐不坐公交几乎变成了一个良心上的拷问。为啥非得让我在公交和私家车中间二选一呢?

只可治标

如果把所有的车都停驶了,那一定会对污染排放量有所影响,但这个影响到底多大,需要相对比率和绝对量的数据支撑。比如假设以前污染总量是1个单位,汽车排放占50%就是0.5,那么现在污染总量要是变成了10,汽车排放占比下降到20%,其总量也仍然是增长到了2。

在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各种解决方案当中,公共交通仍然是最不坏的办法——未来智能交通也包括对公交系统的彻底改造,包括之前中国人设想的那种有轨的地面双层快轨,还有在换乘时不降速的平行移动换乘站台,都是各种智能化的方向。

就算是排除空想因素,已经实现了的智能化交通也是有的。有一款手机应用估算公交车到站的时间,尽量缩减在站台等待的时间;如果你愿意,打车软件也可以算进去。如上所说,这些目的都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错配和车辆的空载率。

但是就算如上种种都实现了——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一天要在城市当中的各个角落来回奔波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此外,满大街跑的物流快递,如果改采无人机的话,那么碳排放就是零。如果如同输油和输气那样使用管道来运送的话,那么碳排放也是零。这些都是正在探讨当中的,改善人力运输的不同方式之一。

而且,大量居民在城市两头穿梭的现实,也反映出城市规划的缺陷。随着北京地铁向南扩张,南部的就业单位却没有配套的成熟起来,在地铁每天度过5-6个小时,竖着穿越全城的夸张通勤族越来越多。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