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与上汽终止电动汽车开发协议
“我们不能替中方发表意见,只能说这是基于国家政策上的考量,上汽有上汽的选择。”4月20日,在上海车展的通用中国新闻发布会上,据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刘曰海透露,通用与上汽在2011年9月达成的“联合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平台”协议在实质上已经终止。
他委婉地表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政策、知识产权以及双方各自的技术资源和技术路线上的考量。这是该协议签署一年半以来,官方首次对该协议推进状况进行回应。
2011年9月20日,在通用中国前瞻技术中心一期落成时,上汽与通用签署协议,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协议指出,上汽和通用的技术团队将以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全球研发基地,共同展开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的研发工作。未来几年中,上汽、通用以及双方的合资企业将基于联合开发的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各自推出自己的新型电动汽车产品。
但在4月20日上海车展期间,当被问及该协议签署一年多来进展如何时,通用汽车全球制造副总裁兼通用国际运营补总裁李添泽略显沉重地表示,双方还在进一步探讨,哪种方式或技术路线更合适。他的结论是“两家公司都有能力生产各自的电动汽车”。会后,刘曰海证实,这起合作已经停止推进,“我们最终决定各自发展。”
协议终止
2011年9月20日,在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克森率领下,包括李添泽在内的通用其他全球董事会成员一同出席了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协议签约仪式。
时任通用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表示,通用决定和上汽联合开发的新一代电动汽车与现有雪佛兰纯电动赛欧、Volt不一样,该车型“既可以在上海汽车生产,也可以在上海通用生产”。
通用官方表述称,该协议是在2010年11月双方签订的《上汽-通用战略合作备忘录》基础上,对其中新能源车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一协议也由于是中国汽车企业首次与合资伙伴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平台而备受关注。
刘曰海未透露协议终止的确切时间。但协议签署后,双方在进一步探讨可行性时很快发现该计划推进的难度,其中包括上汽作为国家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承担者的身份,这决定了其新能源路线的重心,同样,借助863项目的资源,上汽通过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已经构建起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也成为阻碍合作推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协议签署时,通用首款增程式电动汽车Volt已经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且离入华销售只差两个月,但国内关于通用是否会与上汽共享该项电动车技术的问题已争论多时。
刘曰海表示,合作终止的原因是复杂的,以电池技术来说,双方各自有一套电池技术,通用在电池上一直与韩国LG合作,而上汽除了与国内电池生产商合作,还已经在2009年与美国锂电池供应商A123系统公司在华成立了合资公司。
至于政策原因,刘曰海并未深谈。但在双方签署该协议时,就曾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正说服中国相关方面批准设立雪佛兰Volt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售子公司,同时不必与中方伙伴共享技术。该报道称,中国政府在当月底就可能把原先非正式的技术共享要求正规化,政府对三项关键性电动车技术特别重视:电动车、电池和电子控制。作为对这些技术的回报,政府或将为外资生产的电动车提供高额的销售补贴。
有外电观点认为:“通用汽车和上海汽车签约首先是满足通用汽车电动准入门槛,其真正目的是为雪佛兰Volt入华铺路。”
为了获得政府补贴和满足政府在自主品牌及电动汽车技术合作上要求,当时,多家合资企业已调整策略,纷纷将电动车技术和合资自主品牌相结合。
暂时各自发展
刘曰海称,双方最终决定通过双方合资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来推一款纯电动车,即上海通用首款电动车赛欧SPRINGO,其中由通用提供技术支持。
微妙的是,上海通用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自主研发”的概念——SPRINGO是“上海通用汽车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整合优势资源、自主研发的首款纯电动汽车”。
同样在去年11月,上汽首款自主品牌电动车E50正式上市,上汽方面再次强调该车完全由上汽独立研发,未获得通用的任何技术支持。刘曰海表示“未来会利用各自股东的技术以及各自的能力推出更多产品”。
在双方签约电动车合作协议时,上海汽车总裁陈虹表示,双方将“全面分享”各自的开发经验,加快新一代电动车产业化速度,适时推出不同品牌的电动车产品。同时,提升国内汽车研发核心能力,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先机。
虽然通用中国总裁兼中国、印度和东盟首席地区运营官苏瑞博在去年就任后强调,在电气化方面,通用“未来还会和上汽探讨不同方式的合作”,但在联合开发新一代电动车平台的战略终止后,陈虹的以上设想也不得不搁浅,路线也会有所调整。
至于2011年10月双方签署的另一项联合开发协议——对小排量系列发动机的共同开发,刘曰海表示,目前尚无变动,正在按计划推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