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热点 > 正文

车市下滑凸显上海工业结构风险

年初统计局调查报告发布时,业界就开始担忧上海工业的结构问题,反思是不是对汽车依赖过大。

然而谁也没想到,只过了大半年,担忧就变成了现实。今年1-10月份,受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5.4%的影响,上海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

5.4%的整体降幅,还不能完全反映出下半年以来的严峻形势。上半年,上海汽车制造业产值还处于低速增长,2月份增速还一度达到两位数。6月份开始,负增长开始出现,7月降幅就超过17%,8月超过22%,9月超过25%。这三个月,上海汽车制造业的骤跌,十多年来罕见。

为什么下降?

全国汽车行业整体突然降速是主要原因。今年5月,我国汽车市场开始出现产销量同比、环比双降的局面,这一局面持续到9月份,10月份略有回暖。全国汽车行业降速轨迹,与上海汽车制造保持高度一致。

汽车行业的产值,计算方法是产量乘以价格。对于整体环境变化,身处市场一线的车企比任何人都更敏感,今年4月,在汽车行业危机来临前夕,上海大众就率先打响“官降”的发令枪,随后全国主要车企均涉及,目前在上海生产的各品牌、各系列主要车型,几乎全数卷入。

在过去历次大规模的价格战中,车价整体下降,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拉动销量上升,但这次受股市波动、市场消费需求低迷等影响,降价没能对销量上升带来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汽车限行限购城市,汽车产销量缺乏上升空间,降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产值下滑。

当价格战都不能拯救市场,默默减产成了车企不约而同的选择。

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汽车行业纷纷趁着天气炎热,给员工放“高温假”,今年的高温假,普遍比往年更长。“高温假”的背后,是主流车企的减产。

离开上海成为趋势?

在上海,工厂采用的均是订单式的生产方式,库存相对较小,因此订单一少,产量立刻下降。价量齐跌的情况下,上海汽车制造产值自然快速下降,但本地汽车制造商透露,虽然主动收缩的办法使得规模下降、指标无法完成,但也改善了企业在行业困境中生存状况,目前上海汽车企业的现金流、资产负债等基本经营情况依然势头不错。

尽管车市整体下滑,但今年以来,国内市场上不是没有热点,紧凑型SUV、MPV等比传统车型更具个性化、更符合中国现代家庭需求的车型受到广泛追捧。

“上海的汽车企业也拥有这些车型的产品,但它们基本上都不在上海本地生产。”汽车业内人士指出,上海本地汽车工厂的生产线投产时间很长,生产的都是多年来畅销的主力车型。

沪产的大多数车型很经典,如今并不是不受欢迎,而是消费群体相对固定,比不上年轻消费群体蓬勃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上海汽车产品结构的问题,背后是近年来汽车产能布局的变化。目前上海大众、上汽通用在沪的安亭和金桥基地,均早已不是它们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两家公司新近上市的新车,特别是符合年轻消费潮流的热销车型,几乎都在新投产的外地生产线生产。

车企转移产能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面上海汽车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在价格降低、单车利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必须把成本控制住。

另一方面汽车产能需要跟着市场走,上海汽车市场空间增量很小,要赢得竞争,必须抢占二三四线城市的广阔市场,用产能投资来敲开市场大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一名上海本地汽车企业的经营负责人告诉媒体,从成本和市场战略考虑,未来几年内还会把更多的车型从上海转移到其他地区工厂生产。

“这是难以回头,也改变不了的趋势。”该经营者表示。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