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樑:中国自动驾驶发展最快
“对于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您怎么看?”
“无人驾驶如何适应中国的特殊环境?”
“您觉得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需要多久?”
……
近日,在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采访现场,面对媒体抛出的众多与自动驾驶有关的问题,沈国樑应接不暇。
作为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安波福连接器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沈国樑有多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经验,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情况非常了解。
他表示,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已成为全球汽车与交通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成为各国和各公司争抢的战略高地。
自动驾驶离我们有多远
“自动驾驶会在5年内实现。我指的是,从技术层面来讲,这完全没有问题。”对于许多人关心的自动驾驶实现时间,沈国樑非常肯定地说。
在他眼里,自动驾驶的推广过程跟车辆普及是一样的,也是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在网络的铺设面、辐射面、信号的完整程度等方面,一二线大城市会率先具备条件,然后随着条件的成熟,慢慢地推广到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县级市。
据介绍,从技术层面上看,达到L2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外都已很成熟,有些企业已经开发出达到L3级的技术。美国加州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立法,允许没有驾驶员操控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
但是,“到了L4这一级,就不仅仅是信号传输的问题了,传感器、雷达以至于连接器、线束等,整个系统和架构都需要配合得天衣无缝。”
显然,这需要零部件厂商与整车生产企业密切合作,甚至整个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激光雷达技术供应商、地图供应商等,都要参与进来。
“你要知道地图里面需要标志哪些东西,在雷达或者激光制导的时候,还要能够抓取这些信息,引导自动驾驶。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据悉,沈国樑在这里提到的L2、L3和L4,是相关国际汽车组织划分的自动驾驶技术分级标准,共分为6个级别。其中L2是指部分自动化,L3指有条件自动化,L4是指高度自动化。
图表来源于网络
轮胎世界网从业内了解到,现已面世的自动驾驶汽车,最高已经达到L4级,对应技术包括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中央处理器、智能道路和交通设施等。
安波福的自动驾驶技术中心,是在今年4月份上海汽车展的时候宣布成立的。它将业界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及其配合移动出行的解决方案,全部引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成立了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开发团队。
其系统已经在很多整车平台上投入应用,包括国内的整车客户,如长城、广汽等。
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
像沈国樑一样,在此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上,许多嘉宾关注到了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开始刮起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风,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论汽车厂商还是零部件厂商,大家纷纷卷入到这股风潮中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沈国樑的估计,国内现在已经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已经有100多家。许多城市在组织智能化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包括上海、武汉、深圳等。
“如果说自动驾驶投入商业运行成功,那极有可能最早在中国实现,而不是世界上另外的地方。”他非常坚信这一点。
他认为,不在于这100多家最终有多少家能成功,而是只要有人会成功,就势必会带领中国的智能出行迈上新的台阶。
相比之下,沈国樑所在的安波福公司,依然显得比较谨慎和低调。
这家脱胎于德尔福的零部件企业,专注于生产汽车电气系统和连接器。他们较早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在美国已经推出了L4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营运项目。不过,进入中国后,他们一直在根据道路特点进行项目开发,却没有投入实际运营。
“来到中国后,我们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出行技术,不可能完全照抄美国的系统,都需要根据中国道路的特点重新编程,重新匹配。同时,还需要适应本地的法律法规。”
在沈国樑看来,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国内道路的特点是路况复杂,行人、电动车和自行车都很多,而且道路标识不是很清晰、很规范。自动驾驶系统则必须要能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出每一种复杂的情况。
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现场
沈国樑和他的公司都意识到,这些问题,不是靠单独一个企业或者用户成员能够解决的。
实际上,自动驾驶所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必须靠整个行业配合,甚至有必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包括怎样立法,如何更加合理地规划道路标识,如何让行人和车辆出行时更规范等等。
但不管怎样,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美好明天,大家似乎都在憧憬。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个领域投入巨额资金,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希望自己能抓住自动驾驶的市场商机。
当有人对这个尚未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提出质疑时,沈国樑便会列举ATM机的例子说服别人。
“当初,大家都觉得只要银行在,任何人取现金,都得通过ATM这个机器。但是,随着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这种机器很快被替换,被置于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境地。”
所以,“我觉得自动驾驶、智能出行虽然都是梦,却不是很遥远,应该很快就会实现。”
(本文为轮胎世界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