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后市场 > 正文

《条例》出台 完善缺陷汽车管理

召回 汽车缺陷

备受关注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近日发布,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法律。从2004年中国出台首个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办法,到今天以国家法规的形式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进行更为严格的约束,这既是中国汽车消费者生存环境的一次较为彻底的改善,也代表了法理精神的一种高度彰显。

中国车主是世界上负荷最严重的消费群体之一。高昂的油价、多种名目的税费、猖狂的假冒伪劣汽车零部件、不透明的汽车修理……

业内人士称,当这些负荷都可以承担或避免之时,有一种情形是所有人都无法绕开的死结:明明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汽车生产企业却掩耳盗铃、熟视无睹,还有一些跨国企业,售后服务非常不上心,但在钻中国法律空子方面却十分老道且乐此不疲。不管是有意或者无心,对汽车产品缺陷状况的种种轻慢,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

业内专家表示,这种局面能否随着“2013年第一道阳光”的出现而完全改观尚未可知,但其坚信,一个时代的变化首先必须拥有坚定而健全的制度。《条例》和中国目前实施的其他法律法规一样,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让消费者多了一种法律武器,也就多了“赢”的可能。

有相关专家呼吁,在选车的时候,不要认为召回多是一种负面,恰恰相反,敢于召回,意味着企业不怕经济损失,也意味着企业纠错机制运转正常。值得警惕的恰恰是从来没有召回行为的车商或者品牌,因为,你无法从公开的信息判断这些企业或者品牌是否都能消除掉安全隐患,买它生产的产品,不是增加了一种风险么?

尽管对一些生产企业不敢召回的行为不满,但是大家深知,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都不会真正轻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不召回,也并不意味着不去解决问题。如果企业以经济损失为考量标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鸡飞蛋打。 

“姑且不论《条例》大幅拉高了行政部门经济处罚的标准,讳病忌医的结果只能使安全隐患积重难返,产品卖多了,再去根治或处理自然需要更多代价。”评论人士表示,如果担心品牌信誉受损,那请想想世界上那些真正的汽车巨头,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可能都有汽车召回与他们有关,召回如果会让企业陷入绝境,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召回行为发生?

《条例》的出台使缺陷汽车产品管理的力度得到了大大增强。这为一切转变提供了可能。但缺陷汽车产品管理本身既需要完善的法律,还需要专业的体系和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更遑论强硬、公正的执法能力。

此外,《条例》本身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关于轮胎的召回,由于缺少法律条款支撑,随车装配的轮胎缺陷到底由汽车生产者还是轮胎生产者负责,没有任何体现,将来可能会留下较为巨大的争议空间。

据了解,实际上,轮胎的争议和投诉数量确实占很大比例。对于其他方面的配套和执行能力,其与成熟发达国家的类似体系尚存差距,但这不能成为不作为或者不敢作为的借口,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使较为严重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的任何隐瞒企图都变得不再可能。

业内人士称,《条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将推动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更加严肃认真地审视各种缺陷信息。技术在发展、标准在提高,汽车产品出现缺陷无可避免,希望在法律法规的出台,能让每一次缺陷发生以后,都不会无疾而终。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质量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