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后市场 > 正文

国家标准将出台 二手车市迎拐点

国家标准 二手车市 网上交易

日前,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正式结束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有消息称《规范》已提交相关部门审批,有望在第四季度推出。

《规范》对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条件和要求、鉴定评估程序、作业流程、受理鉴定评估、查验可交易车辆、签订委托书及判别事故车、鉴定车辆技术状况、评估车辆价值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此标准的推出将填补中国在二手车第三方鉴定评估方面的空白,也是二手车市场出台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规范市场

“早期由于国内汽车保有量有限,二手车市场多为交易过程中自发形成,一些行为规范比较粗糙。随着近些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尤其2009~2011年连续3年新车销量创新高,到去年汽车保有总量已突破1亿辆,二手车交易量也以15%~20%的增速连年递增,交易总量今年有望突破500万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二手车流通与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谢燕鸣介绍说。

与二手车交易日趋活跃相对应的,是目前市场上鱼目混珠和交易行为不规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交易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等。“消费者想以便宜的价格买到称心的车辆,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是汽车专家,很多人对汽车的性能、状况不了解。而部分二手车从业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在交易过程中难免存在虚假欺骗行为。”谢燕鸣说。

“依据现状制定这一行业标准,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二手车,这一标准也将成为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的执业标准之一。”谢燕鸣告诉记者。

早在2009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就曾就此事征求意见,有消息称《规范》有望于当年6月出台,但最终不了了之。“征求意见结束后,我们需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由于诸多原因,《规范》最终未能于2009年出台。”谢燕鸣说,“协会一直很关注这件事情,二手车交易发展迅速,每天都在增长,若不能够尽早出台,对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利。”

鉴定师需求与日俱增

在二手车交易中,车辆的评估鉴定是核心环节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二手车交易市场秩序混乱,多数车辆的评估鉴定依靠经验、眼睛判断,较少动用车辆故障信息读取等设备进行科学检测,改变公里数、隐瞒车况、虚假评估等症结长期存在。

谢燕鸣表示,《规范》正式颁布后,协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贯标,即对现有的几万名鉴定评估师重新培训,并培养更多的鉴定评估师。“二手车市场越来越大,对这一类相关人员的需求数量与日俱增,现在各地都在致电询问《规范》何时落实,需求可观。”他补充道。

二手车行业的立法工作也刚刚开始。据谢燕鸣介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在协助相关部门做立法工作。“行业进一步的标准和政策也在研讨中,如二手车增值税的调整、二手车行业准入标准等,强化对行业的规范。”谢燕鸣说。行业门槛的设立将使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小作坊式的不规范经营得到治理。

“现在二手车交易已不是最初所谓自发的大集市形态。”谢燕鸣表示。2005年,《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将二手车经营主体划分为二手车交易市场、经销企业、经纪机构和鉴定评估机构四种业态形式。“除经销企业外,其他三种都必须在交易场所进行。因此,国内目前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或是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均需经过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审批,且符合当地城市发展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才许可其经营。”谢燕鸣介绍。

引导网上交易

据了解,中国的二手车交易最早从作为生产资料的卡车等二手商用车交易开始,乘用车数量较少。随着近些年私人轿车比例逐渐提升,二手乘用车的交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商用车在数量上不如乘用车,且有特定需求人群,虽然各地都存在二手商用车交易场所,但均规模不大,关注度也不如乘用车,二手商用车交易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不多。

规模不大并不意味着交易就更不规范。“山东梁山就是二手专用车的集散地,每年的二手车交易量占全国的比例相当大。我们这些年一直很关注梁山市场的发展,经常给予一些指导,当地政府也很重视。”谢燕鸣说。

二手商用车市场同样存在四种业态形式,但由于车体体积较大等自身的特殊情况,实体交易市场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再加上国内各地土地稀缺的现状,二手商用车市场在选址上较乘用车困难,且发展受限。“这也是协会需要引导的工作,即引导如梁山这一类的二手商用车交易发展网上电子商务业务。”谢燕鸣表示。

谢燕鸣透露,目前有一些企业开展二手车网上交易,规模还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征信体系还不够健全,车辆交易不同于衣物等日常消费品,技术含量高且需实地了解车况;二是二手车渠道和车源均不够丰富。“大众对网上交易这种销售方式的接受度有限也是原因之一。”他认为。

文章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