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图变 自主召回接轨国际惯例
如果说两年前消费者还在为国内凤毛麟角的自主品牌汽车召回而感慨利益得不到保障,那么今天他们可以得到一些慰藉了。去年以来,民营自主品牌长城、吉利等率先公开召回问题车辆,到今年东风、长安等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大方跟进,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让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从几年前拒不召回到被迫召回,再到如今的主动召回,自主品牌姿态的转变一方面在于召回制度的完善,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对生产者隐瞒汽车产品缺陷或不按规定召回缺陷汽车产品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于国内自主品牌经过多年打拼对于自身的品质有了足够信心。此外,国内自主品牌的“走出去”战略也为其接轨国际提供了契机。
从被迫到主动召回
汽车召回,在国际上本来是家常便饭,包括世界级汽车品牌都有数量不等的召回记录,但在我国却长期面临着相对滞后的局面:在我国的汽车召回事件中,召回的汽车产品基本集中在进口车型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鲜有涉及。
事实上,在竞争激烈的自主汽车市场,厂家出于口碑考虑,尽管其许多车型存在安全隐患,但其并不进行召回处理。这种遮掩行为,于情可解,于理则不合。
据分析人士统计,2009年国内56次车辆召回中自主品牌汽车仅有2次;2010年国内95次召回中自主品牌仅有1例;2011年国内车市82次召回中,同样自主品牌只有1例……
这种状态从去年开始有了转变。据记者不完全观察,从去年到今年,包括国有大型车企到民营自主品牌都开始主动公开地召回其问题车辆,并大方坦承自身存在问题。
去年6月,长城对其存在安全隐患的12340辆哈弗H6进行了召回;去年9月,吉利对其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55018辆金刚、金鹰轿车进行召回;今年3月4日,长安汽车宣布因其SUV车型 CS35的曲轴通风设计缺陷存在机油乳化风险,对全部售出的1.2万辆CS35车型进行主动召回,同时为打消消费者顾虑还做出了延长一年或2万公里发动机相关部件质保期的承诺。长安事件中,尽管此次召回事件涉及的车辆规模较大、质量安全问题也较为严重,但业界包容和理解远多于质疑,甚至还有不少表扬之声。
显然,无论是大国企,还是民营车企,这种“主动认错”、“有错必纠”的负责态度和担当精神赢得了口碑。
三重因素自主变“大方”
让自主品牌召回从遮遮掩掩走向落落大方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召回制度完善,并且以立法形式进行约束;二是国内自主品牌经过多年打拼对于自身的品质和质量有了足够信心,面对问题学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三是国内自主品的“走出去”战略也为其接轨国际提供了契机。
关于第一点,我国第一部汽车召回制度来自于2004年的“3·15”。时年我国出台《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实施了汽车缺陷产品召回。但是业界评价这一《规定》仅仅是行业强制而非法律约束,再加上执法主体不明确,配套法规也较少,罚则不够重,所以《规定》的实际威慑力并不是很强。
时隔8年后的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这一草案的要点在于,其对生产者隐瞒汽车产品缺陷或不按规定召回缺陷汽车产品的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关于第二点,在长安召回CS35事件上明显得到了印证,业界的声援明显多过了批判。业内人士认为,长安在该车型尚属试验阶段敢于召回,更能体现自主品牌实力的进步,“以前都是引进三菱等他人的发动机,自主品牌自身对发动机内部不太懂,你也不能懂,否则就侵权,有了问题,即便召回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长安此次召回,至少说明技术有了大幅提升。”
关于第三点,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竞相走向海外布局,也在逐渐适应国际上的种种规则。包括此前吉利、长城召回,都被业内认为其敢于主动面对的态度体现了企业管理、技术上的进步及企业发展的实力,且体现出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种成熟的企业行为可以反映出我国自主品牌企业正在快速走上与国际接轨之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