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杯汽车尾气治理的“千亿蛋糕”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宣布多举措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前,雾霾天依然在大范围蔓延,受影响人口约为六亿。分析人士表示,雾霾天的成因很多,汽车尾气就是一大“杀手”,基于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未来汽车尾气治理必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其中诸如油品升级、重卡实施“国IV”排放标准等细分行业的产业空间就超过1000亿元。
汽车后市场正处于转型寻求新出路时期,如何在汽车尾气治理的“千亿蛋糕”中分杯羹?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尾气治理需汽车发动机、油品和排放系统三者同步升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检查标准主要有三项:硫化物、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
这三者在整个汽车环保中基本需要通过不同的步骤来解决,其中硫化物主要通过油品升级,即硫含量的控制降低其中的硫和烯烃含量,主要涉及加氢脱硫和烷基化等多项关键技术。而颗粒物需要通过发动机燃烧系统的升级,而氮氧化物则只能依靠尾气催化系统(如未来国内主流的SCR系统及其必需品车用尿素),三者需同步升级。
能解决国家发展难题的企业是最有价值的企业。也就是说能从各个方面解决:用车尾气监测难题、发动机升级难题、燃油质量难题这三大难题的企业,就能赢得未来市场价值。
关于用车尾气监测,我国汽车工业体系受欧美的影响很大,在整个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中,新车标准主要参考欧洲法规,包括相关定义、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等。表面上看目前的排放标准已经基本上符合当前中国国情,而且日益严格。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国现在施行没有起到它应该发挥的作用。而汽车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还是一个大型消费品,对车辆的耐久性要求非常高,而耐久性也正是汽车尾气排放监测的最大难题。从中国和美国的排放标准及要求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美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更有力度。“没有在用车监测的排放标准等于没有标准。”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目前没有在用车监测标准,因此对汽车尾气排放毫无约束力。
发动机升级难题。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一般规定,车辆排放劣化指标是行驶16万公里时排放性能仍能达到法规要求,在产品设计上,新车性能通常高于法规要求一定比例。而国内目前要求保证行驶8万公里时污染物排放达标。由于国排放汽车成本较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实际生产中降低催化剂中金属的含量,导致排放控制零部件达不到规定的8万公里以上寿命,这就使得排放超标。在发动机等很多核心技术领域投入不够,导致产品在排放问题上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改进发动机技术,提高排放标准迫在眉睫。
燃油质量难题。要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保护生态环境,除了汽车厂家本身技术方面的提升和改进外,提高排放标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油品。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油品质量,即使有了欧标准的汽车,排放也不能达标。我国原油加工方法和工艺水平等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因为燃油质量不高而难以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
汽车后市场的尾气检测仪器、发动机保养、燃油添加剂等对应解决问题的办法越来越多,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通过检测警醒、日常护理、提高燃油转化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害物质,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尾气,首先是预防于未然,但各种政策引导、技术支持需跟上节奏,只有口号与概念,实用产品不多是无法真正帮助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甚至会产生其他的污染,有实用产品而不推广普及,受惠人群不大也难以成就大范围的治理效果,有技术有意识,“软硬兼施”才能真正有效,带来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