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部件企业深入本地化
事实上,以上数字对零部件产业来说仅仅是中国的每年整车销售水平,这还不包括零部件的零售行业,特别是现在中国超过1亿辆以上的整车保有量。
“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成为必然。”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钟师表示,跨国零部件企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产业政策所需,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诱惑。
分析认为,按照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外资汽车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必然要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随着政府对合资企业要建立合资自主品牌的要求,跨国汽车品牌同样需要相继建立本地化的研发。在这些因素下,汽车零部件的本地化也成为必然。特别是整车生产工厂的相继建立。以大众品牌为例,目前南北大众相继在中国各区域建立了不同的生产基地,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整车企业必然要求零部件企业在主机厂周围建立零部件供应集群,这样以便于更好地贴近主机厂实现及时在产工作,而对零部件企业来说,也相应减少了物流成本。
此外,汽车整车企业在本地化的生产和研发也进一步促进零部件企业相继要在中国市场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更改中国零部件产业格局
“跨国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无疑会再次改变中国现有零部件企业的格局。”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调查中,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
分析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基础薄弱,中国的零部件产业一直大而不强。随着中国对国际汽车品牌的合资引进,一些合资公司相继将符合自身体系的零部件企业也同时引进到中国市场。自这一时期开始,这种现状实际上已经打破了原有中国零部件的产业格局。在此之前,中国零部件企业能够涉足的范围已仅限于汽车小散件以及非核心的电子及整车外包塑料件等部位,而一些核心的关键零部件几乎没有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涉足。
问其原因,前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自身缺乏核心技术,高端零部件领域里国内企业根本无法与国际上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则是自主品牌及合资汽车企业并不屑于本土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观念,即便是有个别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在同等条件下,整车企业依然会采用跨国零部件企业产品。最终导致即使有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也陷入企业生存困境。
分析认为,随着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深入本地化,更多国外零部件企业将强大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带入到中国市场,将使得本土零部件企业再失更多的市场领地。
“冲击是必然的,肯定会加大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压力。”钟师认为,未来中国零部件产业的格局必然会受到影响。“跨国公司本土能力越强,对本土企业造成竞争的压力就会更大。”但钟师也认为,这种冲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会造成一部分零部件企业的淘汰,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成长。“不过相比之下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跨国零部件企业的深入本地化也会为中国市场提供培养本地人才的机会,而人才之间的流动也会加强本土零部件及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能力建设。”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