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国内高端重卡市场增长加速

    随着国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物流运输业经营发展向集约化转变,车辆运营成本不断升高,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做为赚钱的工具——卡车来说,已经逐渐从低端经济型往中高端市场过渡,这样的产品既能做到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又能降低用车成本增加的使用效率。所以高端重卡往往在整体使用成本上要更划算,成本较低,节能而且环保。

    现状调查:国内产品技术提升销量增长

    2013年11月,重卡市场销量为6.3万辆,比去年同期的4.9万辆增长29%,环比今年10月也增长了4%。全行业前11月就已经销售重卡 69.08万辆,同比增长18%,相比2012年的63.6万辆,净增量已经达到5万多辆;2013年全年突破70万辆已经指日可待,预计可以达到75万 -76万辆的规模水平。

    那么中国高端重卡市场规模如何?从2010年起,国内高端重卡市场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2012年,国内重卡销量下滑达28%,但是高端重卡市场仍保持销量增长,2012年这一细分市场的销量突破1万辆。

    一直以来,在中国的高端重卡市场都是进口卡车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对象,但这些进口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高。斯堪尼亚、沃尔沃、奔驰卡车在中国售价基本都在百万左右。欧美高端重卡动则百万元的售价,相当于3辆国产重卡,能消费得起这些进口品牌的客户主要为大型物流公司以及特种行业,极大地限制了进口品牌的发展空间。而对于目前中 国的物流企业来说,不会为了追求某一进口品牌影响力,而不去考虑购车成本。

    随着中国卡车行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物流行业的转变,重卡行业走向高端是必然趋势。但是国内企业在定位高端产品的时候考虑的不光是价格、成本、销量。而更重要的是要在产品的核心技术、以及质量品质上都要有所创新和突破。这样才能在更长远的发展去迎合物流运输市场。

    近几年来,国内的高端重卡车型越来越多。中国重汽、东风、福田、一汽、陕汽、北奔、华菱、江淮等主流重卡企业为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利用资源推动产业扩展以扩大海外销量,增强其全球竞争力,其海外销售区域已覆盖上百个国家,市场主要分布于非洲、中东、东南亚、东欧、中南美等地。中国重卡行业海外扩张不断提速,向高端发展是必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一汽的J6、华菱星凯马、东风天龙都可以算是国内自主研发、技术先进、舒适性强、可靠性高的高端重卡。比如说一汽解放的国 Ⅲ产品采用电控高压共轨、电控单体泵的核心技术,已经实现了与世界先进动力科技的全面接轨。

    郭孔辉教授认为,国内重卡企业的技术已经与国外相比差距在逐渐变小,经济、节能、环保、可靠性、舒适性、操控性这些基本性能越来越好,在节能和轻量化方面不断的进步,在安全性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预期未来:高端重卡市场飞速增长

    有数据显示,“2009-2010年间,重卡市场销售车型九成以上都是30万元上下产品,价格在20万左右的车型更是占到较大比例。”从2010年起,中国高端重卡的需求就以每年1%的速度在增长,预期到2020年后,中国高端重卡产品的市场份额将达到重卡总量的10%以上。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杨再舜表示,从2010年起,国内高端重卡市场以每1%的速度递增;2012年,国内重卡销量下滑达28%,但是高端重卡市场仍保持销量增长,2012年这一细 分市场的销量突破1万辆。尽管市场份额不高,但由于看好这一细分市场的增长比例,各大跨国商用车巨头不断加码中国的高端重卡市场。

    曼恩商用车辆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董晨睿坦言,当物流效率低下的时候,低端车可以适应市场。但随着物流业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高端重卡在提升运输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渐显现。

    斯堪尼亚中国战略中心执行董事何墨池何墨池颇为乐观地表示:“斯堪尼亚当初之所以把最高端的产品引入中国,就是因为在中国的部分市场已经出现了与欧洲市场无异的对高端产品需求。如果市场推广活动深入,并且我们的产品理念能被中国用户所接受的话,高端产品的需求将会得到更大的释放。”

    早在2009年,斯堪尼亚就已开始调整企业规划,将企业的着力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放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市场。“斯堪尼亚战略发展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市场偏移,中国重卡市场的高端需求正在崛起,我认为全球重卡市场的未来在中国。”何墨池如是说。

    目前来看,运输效益方面的优势已经促使许多物流企业选择了高端重卡。无论是进口高端重卡,还是合资、自主中高端的市场份额都在逐年上升,预期未来中国高端重卡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走势。

文章来源:中国商用汽车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