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中国车市:不惧唱空 势在调整

     对中国车市的不确定性焦虑再度反映在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上。包括瑞士信贷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唱空,最耸人听闻的预期是:2016年之后中国车市有可能停涨10年。

     毫无疑问,中国车市已经迈入了一个放缓增长的区间,但就此大谈唱空似乎并不充分。二三线车市刚需强烈,一线城市置换正酣,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强调的“城镇化”已为车市前景打下了坚实的保障。

    虽然远忧不足畏,但近虑迫在眼前。对车企来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从过去粗放式高速发展的局限中走出来,在精耕细作中找寻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增长点。

    确实存在下滑危险

    根据汇丰银行公布的5月份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49.6%的指数创下7个月以来新低。受此影响,包括大众汽车、PSA等在内的那些重金押宝中国的欧洲车企当日股价应声下跌5%以上。

    而瑞士信贷银行日前预测称,今年中国车市整体同比增幅大约为8.4%,但这一恢复性增长属于对过去两年的回补,2015年或2016年中国车市将开始进入长达10年的零增长期。

    瑞银唱空中国车市的依据是:中国车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下降,车企利润随之下跌;另一方面,大约4年后国内汽车保有量将翻番,但中国城市的基建速度扩张有限,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足也限制了国内汽车消费的上行。

    事实上,后一种推测不无道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内的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实行限购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此外,包括杭州、成都、天津等城市恐怕亦将步其后尘。

    “零增长”耸人听闻

    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车市的未来趋势判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派别。

    与瑞银、汇丰等不同,就在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包括上汽董事长胡茂云、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在内的国内众多车企大佬们对未来车市预期均给出了乐观判断。

    胡茂元认为,依托巨大的人口红利,未来可实现3000万-3500万辆的销量规模;徐和谊则预测,销量峰值将达到3500万-4000万辆。此外,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也认为,3000万-3500万辆更可期。

    各方预测莫衷一是,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对中国车市的唱空论并不足信。

    首先,最基本的一个判断点是,汽车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从之前的经验看,我国汽车整体增幅与GDP振幅的曲线基本一致。倘若未来10年车市零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亦将停滞不前。而这显然不可能出现。

    其次,最有力的一个信号点是,“十八大”以来,城镇化已成为未来10年发展的核心。这为车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城镇化必然会催生新的购买力,从而刺激车市发展。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指出,未来车市的增长在于城镇化,潜力在于中小城镇。

    另外,最可借鉴的一个依据是,当前国内人均拥有车辆率依然并不高,普及率仅为8%左右,即使未来中国难以达到发达国际50%以上的普及率,但要达到巴西、泰国等20%的普及率应该不是难题。而20%已经是倍增的市场空间。

    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虽然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车判断有些夸大其词,但汽车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道路等基础设施制约车市发展却切切实实地点中了中国汽车的软肋。这些因素在未来几年确实会制约车企的发展,也是国内车企不得不破解的难题。

    无需置疑的一个事实是,随着过去几年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合理增长的过程,放缓也成为车市增长的主旋律。对企业而言,必须摆脱过去粗放式高速增长下的思路和模式,探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消费模式上,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时代正在结束,无论对车型还是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主力消费人群从“60后”、“70后”逐渐转变到“80后”、“90后”,追求个性成为新消费群体的主要特征。

   其次是高端化。研究表明,国内消费者在今后10年购买高档汽车的可能性极度提升。一方面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二次购车、更新换代的需求,特别是后者,如何赢得老客户对品牌的忠诚成为车企新的课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中国车市的未来增长空间都绝对值得挖掘,所不同的是,消费的内涵以及模式都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是市场再度洗牌的信号,或许也是后来者迎头赶上的契机。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