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新品牌层出 立足重卡市场需实力

    在进入21世纪后,国内汽车行业速发展。卡车行业也是如此,不过,有不少新的卡车品牌诞生,也有很多的卡车品牌如昙花一现,比如春兰和凌野这两个当年宣传力度不小的品牌现在都已经沉寂。

    然而尽管现状如此,还是有诸多品牌在朝着重卡领域进军。大运汽车、联合卡车、徐工科技、长安重汽、力帆骏马、广汽日野、恒天重工、精工汽车、云顶重卡、赵龙重卡等等,不论他们之前是制造什么方面的,当下,他们将目标定在重卡上。

    中联、大运意属重卡市场

    在2011年10月的股东大会上,中联重科的董事长詹纯新就表示,工程机械行业遭遇低谷期,为了能够实现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中联重科正在想新办法。并表示有意进军重型卡车领域,因为中联重科本身就是重型卡车的需求商,还是奔驰重卡的大客户。

    当然,在工程机械制造商进军卡车行业上面,中联并不是第一家。在此之前徐工已经抢先一步,不过徐工并不是白手起家造重卡,徐工卡车的前身就是之前沉寂下来的春兰卡车。春兰卡车在1997年为江苏春兰集团通过收购成立的汽车公司,另外40%股权为南京东驰汽车公司所有,2008年,一直亏损的春兰被徐工收购60%股份,成为春兰的最大股东,收购价格是2.7亿元人民币。

    收购春兰汽车的主要原因,就是徐工集团希望参与重卡领域的生产和销售,拟进入汽车这一业务。但目前徐工重卡的销量并不高,在公路上的能见度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对于徐工来说,卡车并不是主要的盈利点,徐工自己利用它的卡车底盘加上装变作为特种车销售。

    除了工程机械制造商,大运摩托也将目光放在了重卡上面。提到大运,不能不提那句众所周知的宣传语“风驰电掣,大运摩托”,然而早在2005年大运摩托投产之前,大运汽车工业园已在2004年开建,但由于种种原因,大运汽车的计划暂时搁浅,直到2007年,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才正式成立。在大运重卡投产之前的五年时间里,其一直在做“基础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提高工艺水平,同时对重卡产品不断试验、完善。几年下来,大运重卡取得了相对不错的业绩,年以1.36万辆的销量跻身国内重卡第十名,对于一家新入行的重卡企业,这样的业绩可谓十分难得。

    这两个当然不是进军重卡行业的个例,就像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表示说:“选择进军卡车市场,不止是有利可图这么简单,更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还不够激烈,尚有大运汽车的用武之地!”

    品牌繁多同质化问题严重

    在国内重卡市场上,品牌层出不穷,繁多新军进入。同质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举例来说,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搭配斯太尔技术的轮减桥,它们仅仅是在驾驶室上面有一点点区别。这样配置的卡车在许多品牌的车型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而重卡新军品牌没有造车经验,这些能够外购的部件是打造一台卡车最便捷的手段之一。然而新品牌光有一腔热血明显是不行的,用户在购车时会考虑该车的保有率。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新品牌的质量保证难道比老品牌的好么?如此一来,新品牌的竞争优势在何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

    这一情况,可以归于是市场不成熟的象征。在欧洲,成熟的卡车市场为几大品牌所瓜分,并没有如此繁多的品牌进军。因为在欧洲市场上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发动机、底盘、车桥都是自己的技术,差异化竞争可以让用户很容易选择到自己想要的产品。

    而随着我国国内的卡车市场逐渐变得成熟起来,用户购车的时候也会变得更加理智。重卡市场重新洗牌将是不可避免的,在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品牌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在重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新进军重卡市场的品牌不得不好好思索一下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当下,国内重卡市场频频有新军进入,诸多追求眼前利益,匆忙上项目的重卡新军络绎不绝。而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卡市场的自我调整,现下这种情况,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属于昙花一现,而后,要想立足重卡市场,实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其实,中国重卡市场集中程度很高,前六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已经形成了3+3的竞争格局,中国重汽、东风汽车和一汽解放占据的60%以上的市场份额短期内不大可能被打破;而福田汽车、陕汽集团发展速度稳健上行,上汽依维柯红岩也“睡狮已醒”,因此,不少人认为,作为后来者的重卡新军要撼动目前的重卡市场格局并不现实。

    当年福田欧曼和华菱通过资源整合成功地进入了重卡行业,成为上一轮重卡新军的榜样企业。福田、华菱进入的时机,正是中国重卡市场刚刚进入高速增长的起步阶段。例如当福田欧曼重卡在2002年正式上市时,正好赶上2001年至2004年中国重卡行业少有的连续高速增长期,上市几个月就销售3000多辆,紧跟着2003年销售接近1.48万辆,年神奇地达到4.4万辆。尽管2005年行业整体下滑,2006年就迅速恢复,2007年直到2008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井喷。市场的高速增长让第一波的重卡新军不但站稳了脚跟,甚至超过了一些老牌重卡生产企业。而如今已然时过境迁,政策、市场的不确定性、GDP的下调等因素,从2011年起重卡市场的低迷都为重卡新军的成长提供了不利的环境。

    作为资深汽车市场分析人杨再舜大胆预测,未来5年之后,除重汽、解放、东风、福田、上汽依维柯红岩、北奔、陕汽七大重卡车企尚有一拼外,其他新进入的众多山寨版重卡车企面临的不是被淘汰出局就是被兼并收购或是像春兰、凌野自生自灭的命运。

    不过同为汽车行业分析师夏树却表示,市场的格局是建立在国内重卡运营市场组织化水平低,管理不系统的前提之下。任何一个完善产业链条建设、注重车辆品质管理、精耕细分市场营销的后来者,都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所以,重卡市场走向将如何,我们只能随着发展慢慢来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重卡市场如何走向,只有自己企业实力过硬,才能在这一轮优胜劣汰中获得生存的席位。

文章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