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乘用车 > 正文

德媒:中国成未来车市发展支柱

德媒 中国 车市 支柱

    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迅猛发展着,在这里,各大汽车制造商们也都看到了很多商机,纷纷来华建厂或寻找合资伙伴。据德国媒体报道,2014年和2015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强劲增长。尤其是亚洲和美国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中国市场将是日后发展的主要支柱。

    汽车密度小 发展空间大

    圣马力诺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其国土面积几乎和施塔恩贝格湖的面积一般大小(约61.2平方公里)。但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汽车的密度——在圣马力诺每1000个居民拥有逾1100辆汽车,即1100辆/千人。这里的汽车密度是世界纪录,紧随其后的是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卢森堡和冰岛,他们的汽车密度为650辆/千人到750辆/千人不等。在西欧,平均每千人拥有汽车约500辆。而相比之下,在中国,按13亿人口计算,汽车密度低于50辆/千人。所以很明显,在中国,汽车市场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

    据专家们预测,在2014年和2015年时,全球汽车年均销量将提升10%,至7720万辆,而这销售数据中将会有超过40%来自于中国市场。但是,汽车研究中心(CAR)专家Ferdinand认为:“这还是会变化的,因为目前全球汽车销量将越来越受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市场主导。这种情况还将反应到资产负债与股市上。汽车行业的分化仍将继续。”

    中国市场汽车产量攀升

    尽管在2014年的发展趋势中,环保生态的驱动会变得重要起来,但是并不会起到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是得首要去满足大众们的需求。在世界生产方面,目前由23%的汽车是在中国生产的。该产量数据几乎等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总和。在过去的十二年中,中国的汽车产量几乎番了六倍。而与此同时,在日本、西班牙和法国的产量几乎减半。

    从物流方面来看,在出售市场上同时生产汽车,是十分有益的,尤其在远东地区。从2013年到2015年,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将会以19%的速度增长,中国的销量数据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也将攀升两个百分点,至25%。

    各大制造商在中国寻求发展商机

    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吸引着许多国外制造商到中国来建厂投产。但是似乎有一些制造商的行动过于迟缓,例如雷诺将是欧洲最后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设立工厂的,即从2016年起,雷诺将有部分车型将会在中国进行生产。然而,这单从战略上就已经输在起点上了。菲亚特和标致也一样,仅有一小部分车型在中国进行制造。

    除了在中国建厂外,还有一种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策略——就是与中国本土制造商成立合资企业。大众汽车在1984年时就已经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而宝马和戴姆勒则起步较晚,都大概是在二十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在中国大刀阔斧地发展。

    这些战略所带来的就是更强大的市场地位以及更强劲的盈利能力。在中国,本土制造商的汽车或多或少都比进口车在社会或政治意义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此外,也会减少高昂的进口税。从零部件到制造再到销售,在本土生产汽车都能减少很大的费用支出。

    中国工厂将得以充分利用

    2014年,在中国将会比2009年多出近三分之一的汽车工厂。这就直接将中国每年的平均汽车产量提升至每年350万辆。

    在中国的工厂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美国市场的汽车产量已经开始下滑。其他市场上的工厂也都陷入了发展困境。例如在南欧,据一项研究表明。意大利的工厂现在的利用率仅为46%左右,而早前能达到75%。在法国和西班牙也有类似的问题。

    中美两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汽车市场。然而,两国的销量增长原因不尽相同。在中国是存在大量的首次购车者,他们对新车的需求十分大。而在美国的客户几乎是打算购买第二辆车的,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16年。

 

文章来源:凤凰汽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