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强:汽车“微利”时代 车联网潜力大
深圳市车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侍强
“车联网”这一新兴概念,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据预测,未来10年,国内车联网行业会迎来高速增长期,汽车后市场将迈向车联网时代。
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汽车经销商年会”上,轮胎世界网编辑专访了深圳市车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侍强。他对目前国内车联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读。
车联网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管,并提供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服务。
国内技术已经很高
轮胎世界网:国内车联网行业大概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侍强:车联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发展最好的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人们熟知的品牌有通用配套的安吉星、福特配套的sync等。大概从2009年开始,国内车联网行业才慢慢地“热”起来。
这一方面是由大的宏观经济条件决定的。2008年经济危机,给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政府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很大的资金、政策投入。车联网基本上是这个时候进到人们视野的。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3G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很多人都在使用3G移动互联终端,车联网也正好把很多移动终端的技术和特性融合到了车辆上。这样,车联网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轮胎世界网:目前在国内,主要有哪些企业在开展这项业务?
侍强:粗略统计,国内开展车联网业务的企业目前至少有300家。其中,比较大的有三大通信运营商——电信、移动和联通,他们都有自己的车联网计划,还有一些电子地图厂商以及整车厂。
轮胎世界网:300家企业的体量,可以看出大家都在抢夺这一市场的先机。当前该领域的发展成熟度怎么样?这些企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大吗?
侍强:车联网在国内还处于成长阶段,就客户接受度来说,车主的反馈还是很积极并值得期待的;就技术成熟度来看,国内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整个行业也都比较理性,不是简单的模仿、跟随,而是有很多的创新在里面。
一些大的企业在互联网技术、后台服务器架构、服务器系统软件,以及终端硬件、软件系统方面,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申请了很多专利。可以说,与世界先行者相比,国内与他们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但也应该认识到,光靠一家、两家企业,是无法满足客户形形色色的需求的。希望能通过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将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和软件收纳过来,一起共享。
至于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只能说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所掌握资源的差异,总体来讲都有自己的卖点和特点。
使用价值尚存争议
轮胎世界网:业内现在的普遍观点是,汽车产品的增值点已经不在硬件方面,而在于车辆电子产品等软件方面。车联网服务和设备能为后市场和用户带来哪些益处?
侍强:首先对于后市场来说,车联网服务可能会成为新的赢利点。
目前国内汽车4S店面临着“微利”境况,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如何进一步挖掘存量车的升级服务?如何利用新生的高科技产品升级自身的服务?车联网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
从客户买车、维修、停车、养护到卖车或报废,车联网可以帮助4S店将服务延伸到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之中。这其中有很多空间是可以挖掘的。
其次,对于用户来说,假如汽车没有联网的话,驾驶员只能感知汽车周边视觉、听觉可及的范围。但实际上,他的出行距离往往要大得多,需要了解前方的路况到底怎么样,到达目的地需要到哪里停车,以及周边吃、喝、玩的地点,如何在很大的停车场里快速找到自己的车等等。
这里面有很多细节化、人性化的服务,消费者的这种需求也在日益显现。这也是业内对车联网发展前景具有良好预期的一个关键因素。
轮胎世界网:对于一个新兴行业,消费者在认知上是否有一些误区?
侍强:误区是有的。有的用户就表示:“我的智能手机也能提供类似的服务,不需要额外花钱。”事实上,这是一个用户体验的问题。
车联网服务结合了很多硬件,例如智能方向盘上带的语音模块,只要简单地按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查找、设置等内容,而智能手机可能需要更加繁琐的设定。对于驾驶员来说,出于安全考虑,二者的使用体验显然不同。
但是对于手机等智能终端与车联网,我并不认为二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轮胎世界网:目前车联网行业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瓶颈”?
侍强:当前最大的“瓶颈”,是发展初期的消费者认知。
一段时间以来,业界一直争论用户的使用价值问题。用户可能会问:“我要购买终端设备,每个月还要交服务费,这项服务给我带来的价值是多少?”
业内也在积极地寻求如何给车主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提供具有使用价值和使用粘性的服务。但正如刚才所言,车联网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去完善。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