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 产业评论 > 正文

中国轮胎陷困局 影响扩至全球

一名工人将Del-Nat Tire Corp.公司生产的轮胎装上卡车。在轮胎价格下跌后,该公司之前购入的轮胎因标价变得过高而积压下来。

据外媒报道,刘子军(音)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间打造了一个生意兴隆的轮胎制造企业。但当中国经济增长走软时,他别无选择,只能开始降价维持运营。

眼下,像刘子军这样的企业主感受到的痛苦正在给全球带来影响,显示出曾经是全球最可靠的增长来源的中国正在增大全球的通缩压力。

在东南亚的橡胶园,园主正在争相迅速降低乳胶价格以让中国客户满意。随着中国用过剩的工厂生产的低价商品充斥美国,美国的轮胎经销商纷纷降价,一些经销商开始裁减人员。

田纳西州轮胎经销商Del-Nat Tire Corp.首席执行长格兰特称,中国日益增长的产能改变了美国轮胎行业的状况。价格下跌后,该公司之前购入的轮胎标价变得过高而积压,由此造成的损失使该公司今年初退出了轮胎分销业务。

10多年前,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来自农村的低成本工人涌入中国的工厂,帮助拉低了从T恤衫到三轮车等各类商品的成本。

当时中国对石油和棉花等大宗商品需求的扩张推动自然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帮助扭转了通胀下行趋势。

目前,中国制造业产能的过剩以及经济增速的放缓正在再次改变这一平衡,给物价带来新的下行压力。

不管是新西兰的牛奶生产商、澳大利亚的煤矿商,还是巴西的产糖种植园,在发现他们高估了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之后都被迫降价。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内经济放缓以及过剩产能的中国制造商们将轮胎、钢铁和太阳能电池板等大量的制成品出口海外。

源自中国的全球通缩压力反映的是从南美、欧洲到亚洲大部分地区经济体都面临的更大范围的需求问题。中国远不是通胀萎靡的唯一原因,其他还包括北美新增加的原油供应以及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但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在全球制造业的广泛影响以及核心地位使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2个月,美国的轮胎零售价格有23个月下跌,自2012年7月份以来的累计跌幅为6.5%,而在此之前的数年均为稳定增长。从中国直接出口到美国的所有商品价格在过去的38个月中有20个月下跌,累计跌幅为2.2%。

这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于决策者和企业高管而言,物价不断下跌是一个切实的挑战。物价水平下滑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抑制投资并阻碍薪资增长,而企业盈利、投资和薪资的增长都是全球经济摆脱长达数年平庸增长状态所需的因素。

受劳动力成本等国内因素影响的美国服务价格目前接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设定的2%的年通胀目标。随着就业市场变得紧俏,服务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

但更易受为中国所左右的全球贸易风向影响的美国商品价格自2012年以来一直远低于美联储的通胀目标,并且在2013年陷入彻底的通缩。

通胀低于目标

总体来看,美联储惯用的美国年度通胀指标在4月份仅上升0.1%,原因是以石油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走软且进口价格下跌。美国年度通胀率自2012年初以来一直没能突破2%。

在欧洲,今年早些时候消费物价水平下滑促使欧洲央行采取激进的货币宽松措施来提振经济。4月份,欧洲消费物价水平持平。

中国在全球价格涨幅低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正变得愈加明显,因为中国难以吸收本国新增的所有工厂产能。中国的出厂价格已下跌了三年多时间,这一状况促使中国央行放松信贷条件,压低借贷成本,希望以此来刺激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不过中国央行官员担心,此类举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因为资金会流向那些本已产能过剩、正希望通过出口化解自身问题的行业。风险在于,宽松的信贷环境将刺激中国制造业产能进一步扩张。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下滑,钢铁需求低于此前预期,中国已成为全球钢铁出口大国,国际钢铁价格因此承压。

中国去年的钢铁出口量达到9400万吨,超过了美国、印度和韩国的产量总和。这三个国家分别是全球第三、第四和第五大钢铁生产国。

产能严重过剩

瑞银(UBS)分析师估计,全球钢铁年产能过剩5.53亿吨,主要集中在中国。这些过剩产能足够每年建造10000多艘现代航母,或是每年建成埃菲尔铁塔75000次。

麦格劳-希尔公司旗下普氏能源资讯提供的信息显示,一种名为热轧钢卷的普通钢材价格自2012年3月以来下跌了44%。铁矿石、炼焦煤和废金属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随之走低。

供需的根本性错配也困扰着其他行业。2013年,中国政府指出国内有19个工业行业产能过剩,包括水泥、电解铝、铜冶炼、化纤和造纸等。

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市场研究机构IHS Inc.的副董事长尤金称,市场多次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但这一次规模超大;人们在进行投资,但他们没有看到其他人在同一时间做些什么。

从中国轮胎行业的问题中可以窥见通缩压力的危害程度。

克里夫兰的市场研究公司Fredonia Group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00年至2013年,中国的轮胎产量增长了三倍,年产量达到约8亿个。其中许多轮胎都用于了出口,这有时也引起了美国、巴西、土耳其、印度、哥伦比亚和埃及等国轮胎产业的不满,这些国家指责中国将过剩产品倾销到它们的市场上。这六个国家均对中国轮胎征收了关税。

2009年以来,问题变得严重了许多。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作为计划的一部分,信贷环境变得更为宽松。而凭借宽松的贷款条件,中国的轮胎生产商得以迅速扩张。中国今年迄今的经济增速降至7%左右,轮胎产量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需求增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总计三百多家轮胎生产商只启动了70%的产能,远低于85%这一经济学家认为保持盈利所需的水平。2000年至2013年间,中国的轮胎出口增加了十倍。

广饶,中国东部一个有着40万人口的县城,这里一个名为“橡胶谷”的地区坐落着约200家轮胎厂。数年间,这里盖起了一座又一座新工厂,一部部起重机和一间庞大的轮胎展厅构成了“橡胶谷”的天际线。

当地官员说,广饶县政府大约60%的税收都来自轮胎企业。眼下,县政府正努力让这些企业正常运转。短期来看,这么做可以让工人们保住饭碗,但却使企业整合一拖再拖。有效的企业整合可以使那些存活下来的企业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广饶县政府说,德瑞宝轮胎有限公司已经向政府求助,希望政府帮助安排销售,以避免该公司陷入破产的境地。帮助该公司就意味着产能基本不会减少。私人持股的德瑞宝轮胎有限公司对此不予置评。

家庭经营企业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另一家苦苦挣扎的企业,刘子军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长。该公司1986起开始生产橡胶管,并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出口商之一。

永盛橡胶预计需求将继续上升,因此不断增加投入。该公司去年斥资约人民币15亿元(合2.42亿美元)建设完成两家新工厂,将轮胎的年产能从1500万条提高至1800万条。

然而,该公司高估了市场需求。

永盛橡胶集团的销售人员黄建宁(音)2月份曾说,他来公司只有六个月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其产品已经四次降价。现在每只轮胎的均价在人民币200元左右。

为了维持业务的运行,刘子军已经从他的7000名员工中裁员大约1000人,并且关闭了两家工厂。

橡胶谷的问题也波及其他国家,包括那些拥有橡胶种植园的国家。

橡胶树成熟需要大约七年的时间。种植园主们在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还在14.2%时就必须决定种植多少橡胶树来满足2014年的需求。

等到这些橡胶树开割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率已经缩水至之前的一半左右。因此橡胶种植园的产能就过剩了。

泰国种植园主Kampanart Pornpromvinij过去十年间购买了395英亩土地用于种植橡胶树,在他看来,需求和价格会持续上升。

如今,超过316英亩的橡胶树即将成熟。但由于供应过量,乳胶价格较四年前高点下跌了60%。乳胶是一种乳白色树液,用于制作橡胶。尽管亏损,但Kampanart还是在向刘子军的永盛橡胶集团和其他企业发货,因为这样他可以保持商业关系,还可以至少有一部分收入。

在美国,轮胎价格的下跌对轮胎买家倒是成了一件好事。恩迪科特是孟菲斯一座加油站的机械工,他表示,今年2月他用退税款给自己的道奇Caravan买了几个轮胎,单价139美元。

恩迪科特称,当他看到这些轮胎的售价时,他立刻就下了单。

不过,对一些零售商和经销商来说,通缩意味着亏损、裁员和贸易战。

轮胎价格下跌如此之快,已经开始影响到轮胎经销商Del-Nat的业务模式。Del-Nat的总部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

Del-Nat主要从永盛采购轮胎,之后再加价转手卖出。当永盛和其他一些中国轮胎公司开始降价时,Del-Nat进价更高的旧库存还没有消化完,如此一来,它就无法通过倒卖来赚取利润。

关税问题

去年,在永盛及其他一些中国轮胎公司的低价出口引起美国政府注意后,情况变得更糟。美国对这些产自中国的轮胎加收关税,这令Del-Nat进一步受挫。

美国商务部收到了美国轮胎厂工人的投诉,他们称,中国轮胎厂商从税收抵免等不当补贴政策中受益。

美国商务部盯上了永盛,向该公司提出了很多问题。永盛对商务部的质询不予回应,这家中国公司与美国调查部门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美国商务部给永盛打上了“不合作方”的标签。美国商务部去年11月在一份就初裁做出解释的文件中称,这家中国公司极大地妨碍了调查。

在初裁中,美国裁决永盛缴纳81.29%的关税。预计终裁将于今年夏天做出。

永盛意识到关税可能使其轮胎在美国失去竞争力,于是停止了向美国发货。这就使孟菲斯的Del-Nat失去了一些最畅销品牌的主要供应商。Del-Nat已经在亏损,该公司感觉自己没有时间找到替代的供应商。

Del-Nat首席执行长格兰特称,公司完了,翻不了身了。

文章来源:凤凰国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