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并购为何败多胜少
当前,国内汽车轮胎行业,先后进入整合期。
在轮胎业,多种方式的并购和重组,不断加剧行业洗牌。
不过,历数近年来的行业并购,许多并不成功。有统计称,真正成功的重组可能不到50%。
以下为企业并购重组失败的部分原因分析。
政府干预过多
目前,部分轮胎企业的整合,背后时常出现政府的推手。
据分析,政府的目的,往往是出于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地方税收、防范系统性风险、解决困难企业的负面问题。
而企业的主动并购,则是为了自身发展,或者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潜力。
在二者目标不一致时,政府为获得企业“协助与配合”,会提供一定的资源,如税收优惠、贷款利息减免等。
这种看似互惠的政策,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拉郎配”式的企业并购,很可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一些优势企业由于听从政府的命令,兼并了劣势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财力和资源,去救济这条“坏鱼”,结果导致经济滑坡,甚至被拖垮。
信息不对称
由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少企业收购的目标公司,资产质量较差,拥有大量不良资产及负债。
收购时,收购方对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为重组失败埋下伏笔。
盲目进行不相关并购
很多企业在小有名气之后,尽管其主营业务不突出,实力不雄厚,但急于进行多元化,进入利润高的行业。
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
在新的行业中没站住脚,原有行业中的竞争优势也丢掉了。多元化的“陷阱”,导致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下降,难以翻身。
行业案例:山东永泰集团前期扩张,是资金链断裂的原因之一。
忽视对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
有效的并购后整合措施,能够弥补和挽救前期决策的欠缺和不足,使企业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消化”,产生1+1>2的效果。
相反,缺乏整合往往导致企业“消化不良”,使目标企业成为自身负担。
文化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心理契约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隐性契约。
企业并购,使原来不同质的企业文化,共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中,这必然要经过一个接触、冲突与适应的互动过程。
如果处理不好,企业内会充满矛盾,冲击原有心理契约稳定结构的基础。
行业案例:固铂成山分家。
人力资源冲突
由于企业职位有限,并购双方都希望保持自己的职位或权威。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被收购企业中的关键人员,包括高级经理人员流失。
关键人员的流失,不仅直接损害了企业竞争力,而且会在留下来的人员中引起不利反应,包括对企业未来前途的担忧。
以上分析可见,企业并购失败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趋利避害。
(本文由轮胎世界网整理,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