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轮胎企业为抗战做杰出贡献
“鉴于太平洋风云之不测,有一触即发之危险。太平洋一旦发生危险,势必继绝(轮胎)供应。届时设无国货之代,则中国公私所有之5 万余辆汽车顿成废物——影响国防交通甚巨。本公司有鉴于此,不得不抱牺牲宗旨,积极以谋设备之完善,以虑万一,为国家效力,为民族争光。”
这是1929 年有着中国轮胎之父之称、双钱创始人之一的薛福基在给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的何应钦的信中写道,从短短的几行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时运艰难,危机迫近。
那时的中国轮胎市场完全被欧洲和日本厂商霸占,依仗雄厚的资本和各种特权千方百计阻止中国企业获得自行生产轮胎的能力,从而巩固其垄断地位。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双钱人开始了自行摸索生产加工汽车轮胎的技术。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辗转海外差点被查封的情况下,双钱人最终在1934 年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条汽车轮胎,次年正式批量生产“双钱”牌轮胎,并在之后爆发的全面抗战中做出杰出贡献。
1932 年爆发淞沪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工会、学生会及其他群众团体,展开对19 路军的支持工作。为了应对日军毒气弹和化学武器的攻击,急需大量防毒面具。
在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林继庸的牵头下,由大中华橡胶厂(双钱集团前身)、科学制罐厂和天厨味精厂合作生产防毒面具。在各方努力下,不到半个月即从开模设计到批量生产,送到抗战前线支援抗战,19 路军军长蔡廷锴派人送来感谢信,并赠他本人的照片留作纪念。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大中华橡胶厂承制了中华民国后勤部委制的防毒面具,还为笕桥空军学校制造了飞机轮胎。林继庸在《民营厂矿内战纪略》一文中盛赞大中华厂经理薛福基是富有爱国热情的民族工业家,视支援抗战为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8 月13 日的淞沪抗战中,大中华厂经理薛福基不幸被炸身亡,位于当时虹口区宁国路的第三分厂和南市的第四分厂先后被占,抗战初期统计国内外损失共计6149138法币。
然而,纵使千磨万劫于前,双钱人始终没有放弃支持抗战。当时部分设备随当时政府内迁,不幸的是在辗转湖南沅陵、长沙,经由湘桂路运往内地的途中被散兵拦截损失大部。剩下的部分又在河内被登陆的日军洗劫一空。留在租借的厂房得以保存,轮胎产量1937 至1940 期间并没有多大的下降。
橡胶制品作为军事物资的一部分是前线不可缺少的,双钱人想尽办法将自己生产的轮胎、面具、胶鞋等物资源源不断的提供给抗战前线的中国军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