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 > 轮胎百科 > 正文

橡胶大王陈嘉庚的传奇经历

他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募款资助辛亥革命;1913年,倾资在家乡创办集美学村及厦门大学;抗战爆发后,为祖国抗战募集捐资70亿元。

他就是南洋最大的橡胶托拉斯业主陈嘉庚。

1874年,陈嘉庚生于福建同安县的集美社(今集美镇)——一个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偏僻渔村。他的父亲陈杞柏在新加坡发展事业,仅仅是时而汇款回家。他由母亲孙氏独力养大。

8岁时,他入村里私塾念书,旧式教育只知照本宣科,虽然陈嘉庚十分用功,把读过的书都背得烂熟,但“数年间绝不知其意义”。这也令他后来决心兴办新式学校。

成年后,倾心革命、投身教育的陈嘉庚,把读书作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他在南洋和国内的报纸上撰文支持革命、呼吁支持教育,这些完全靠自学得来。

16岁时,陈嘉庚远渡新加坡,他操着一口闽南语,根本不会说英语,在父亲的米店当学徒,兢兢业业一干13年。

父亲是个干练的商人,从事多种投资,包括房地产、西米厂和菠萝罐头厂。但他更爱自己的庶子,和长子陈嘉庚没有什么感情。

母亲去世后,他归国葬母,守孝三年。等他回到新加坡,发现倏忽之间父亲已经破产负债。他主动帮助父亲承担了所有的债务,也以此迎来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年代。

当时,菠萝罐头市场火热,他下决心以其作为突破口,重振父业。

经营状况好转后,31岁的陈嘉庚把自己一半的财产用来替父亲还债。此举在新加坡华侨中获得良好声誉。

20世纪初开始,橡胶和咖啡等,开始取代中国的茶叶,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商品”之一。

商业嗅觉灵敏的陈嘉庚,只用2000元就购买了一批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从几亩到几十亩再到几百亩、几千亩。

1924年,陈嘉庚已建成农(种植)、工(制造)、商(销售)橡胶托拉斯,即陈嘉庚公司。当年就赢利170多万元。

一年后,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侨商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橡胶产业的四大“开拓者”之一。

他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

慢慢地,陈嘉庚设法和美国橡胶业协会搭上关系,把广告做到了美国,把“谦益”橡胶厂的大半产品直接销售到美国,开创了在新加坡,华侨不通过洋行而与外商直接进行贸易的先例。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侨商中第一个打破了英国资本的垄断局面。

晚年的陈嘉庚将自己积蓄的1.5亿元,投入到了教育事业,而他只拿一个月300元的薪水。

文章来源:聚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