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行业不景气牵累天然胶消费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全国汽车轮胎总产量为5.62亿条,同比增长6.2%。其中,子午胎产量为5.11亿条,增长7.3%,子午化率90%;斜交胎产量为0.51亿条,下降3.7%。子午胎中,全钢胎产量为1.12亿条,增长4.6%;半钢胎产量为3.99亿条,增长8.1%。数量占比上,半钢胎产量占比高达71%,全钢胎产量占20%,斜交胎产量仅占9%。
全钢胎生产消耗天胶数量巨大
半钢胎主要用在轿车上,轮胎尺寸较小,重量在7—10公斤/条;全钢胎主要用在货车、大客车上,尤以重卡为主,轮胎尺寸较大,胎面宽度多在8.25英寸以上,单胎重量范围在50—70公斤/条。
另外,在轮胎配方上,全钢胎与半钢胎中天胶和合成胶的成分比例差别明显。半钢胎中天胶与合成胶使用比例相当,重量占比均在1/4上下,而全钢胎基本以天胶为主,天胶占比在40%左右,合成胶使用比例多在10%以下。
从耗胶量来看,全钢胎行业为天胶消费主力。以2014年产量数据初略估算,生产1.12亿条全钢胎,天胶消耗量为275.52万吨,占中国天胶总消费量的60%以上,为半钢胎生产中天胶消耗量的3倍。
轮胎消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消费,二是出口市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轮胎产量为10.79亿条(统计口径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轮胎数量为4.76亿条。
以上述数据进行计算,中国出口轮胎数量占国内轮胎总产量的40%左右。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外贸易摩擦不断,轮胎出口形势严峻。2015年年初以来,轮胎出口放缓态势明显,但轮胎消费还是集中在国内。因此,除了监测轮胎出口情况,还应监控国内轮胎消费特别是全钢胎市场的运行情况。而一般来说,全钢胎主要用在重卡上。
重卡市场影响举足轻重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容量。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同比增长10.2%和9.9%;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同比下降为5.7%和6.5%。
市场保有量方面,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因此,国内轮胎消费市场基本可以分为以新车销售为主的配套市场和以零售为主的维修替换市场两大部分。
先看新车配套市场的情况。根据2005年车型统计分类标准,中国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商用车包括客车、客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半挂牵引车、货车非完整车辆。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类标准,载货汽车按照总质量划分为重、中、轻、微四大类。其中,总质量大于14吨为重型载货车(俗称重卡)。数据显示,2014年包括货车、客车在内的商用车总销量为379.13万辆,其中重卡销量为74.4万辆。
以相应配套系数、单胎重量、耗胶比例粗略估算天胶消费量可知,配套市场轮胎消费中耗用天胶总量约61.92万吨,其中重卡耗胶量高达21.96万吨,占新车市场总耗胶量的35%以上,与整个乘用车新车配套市场所消耗的天胶数量相当。
再看维修存量市场的情况。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14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为1.47亿辆,其中载客汽车1.15亿辆,载货汽车0.21亿辆,重卡535.56万辆。
根据不同车型替换系数及其配套轮胎重量、耗胶比例粗略估算,1.36亿辆载客及载货汽车替换需求大致要消耗天胶253.06万吨,其中重卡消耗天胶的量高达158万吨,占整个替换市场耗胶总量的60%以上。
综合配套与零售两个市场,重卡无疑在天胶消费中占据绝对地位。一方面,重卡新车配套轮胎数量较多,新车配胎平均在12条以上;另一方面,重卡运行负荷、使用频率及损耗较高,替换需求强烈,一般 8—16个月整车必须全部更换一次轮胎。
因此,重卡产销及运行使用情况对天胶消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新车配套与维修两个市场,维修存量市场在天胶消费中占据绝对地位。伴随着存量市场的不断扩容,新车市场规模占比逐年萎缩,但新车产销基本反映出轮胎消费情况,其仍然是轮胎及天胶消费的重要监控指标。
重卡产销惨淡
从卡车各车型具体用途来说,微卡一般主要应用于城乡个体客货市场;轻卡则主要以市内短途轻载为主,中卡主要作为传统城市间运输或改装专用车,重卡则多用于长途大吨位物流运输或配套工程机械施工方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5月国内卡车市场产销239724辆和244260辆,生产环比下降12.99%,同比下降13.35%;销售环比下降11.93%,同比下降10.29%,降幅在4月-19.80%的基础上继续缩窄。其中,重卡产销49044辆和51712辆,环比分别下降6.90%和11.92%,同比分别下降35.32%和30.16%。
虽然重卡产销降幅较4月的39.13%和33.31%收窄,但其仍是卡车市场月度最差细分市场。至此,重卡市场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幅度超过三成。重卡市场“水深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产品的完整性及用途划分,重卡分为重卡整车、重卡非完整车辆(重卡底盘)和半挂牵引车。其中,重卡底盘是构成整车的基础,主要被改装应用于工程机械相关方面,和基建、房地产建设关联度较大。半挂牵引车主要用于物流运输,包括港口货物及大宗商品公路货物运输,部分用于改装市场。随着计重收费的推广、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半挂牵引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占比逐步扩大。
从重卡分项数据来看,5月半挂牵引车销售24294辆,同比下跌1.75%,占重卡销售总量的比例升至46.98%;重卡整车销售12520辆,同比下滑39.26%,占重卡销售总量的比例为24.21%;非完整车辆销售14898辆,同比下跌47.87%,占重卡销售总量的比例下滑至28.81%。与房地产、基建相关度较大的非完整车辆销量占比同比降幅最大,在40%以上,而与物流运输相关的半挂牵引车,其产销情况略好。
整体来看,重卡消费的根本改善,有待经济面的企稳,特别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有效拉动。
根据重卡产销数据可以看到,其市场运行的季节性特征明显。由重卡(包括底盘和半挂牵引车)月度销售情况可以看出,每年11 月—次年2 月由于北方冬季建筑业无法开工,其对物料运输和工程建设的相关需求有一定程度降低,这段时间重卡销售处于季节性淡季。而春节过后,3、4月建筑施工需求集体释放,使得重卡销量跳跃性攀升,并随着该需求的逐步满足而缓慢回落。待7、8月炎热夏季,下游需求再度跌至年内低点。
然而,从今年前5个月的产销数据来看,重卡市场呈现明显的旺季不旺特征,下半年特别是7、8月迈入产销淡季,环比需求将面临大幅下滑风险。
重卡需求相关行业发展分化
重卡下游涉及多个行业。其一是物流运输业。以半挂牵引车为主的重卡被用于物流运输中,货运量的增长反映了下游对重卡的物流需求。
历史上,货运量增减情况与重卡销量特别是半挂牵引车销量增减情况一致。2014年以来,中国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直接导致重卡物流运输需求萎缩。
其二是房地产业。重卡非完整车辆主要被改装应用于工程机械相关方面,与房地产建设关联度较大。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重卡需求的快速增长。从土地购置和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监控数据来看,近两年二者均大幅萎缩,直接造成重卡非完整车辆需求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5年5月,中国商品住宅累计新开工面积为35091万平方米,同比降幅高达17.6%。
其三是基建业。全社会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产生了大量的土建运输和公路货运需求,从而为重卡行业带来大量的产品需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庞大是重卡产销规模不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14年下半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下滑明显,制约了重卡需求的增长。
重卡行业长期放缓趋势不变
相对于上半年的产销惨状,2015年下半年重卡市场曙光浮现,前期颓势有望扭转。后期影响重卡市场的主要利好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稳增长压力下,基建项目集中审批上马。2015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大量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下半年基建投资和下游的重卡需求提供了一定保障。
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重大利好就是“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在亚投行正式签署成立之后,2015年下半年以“中泰铁路”为代表的相关基础建设项目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第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缓慢回升。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流动性充足、政策刺激力度空前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由全局低迷到销量显著回升且局部房价反弹的转折。随着楼市销量的回升、去库存速度的加快,下半年一二线城市开发企业将加大补充库存的力度,进而带动土地市场回暖,刺激开发投资额回升。
第三,自贸区建设及京津冀一体化等重点城市群建设。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多来取得了积极进展,第二批自贸区广东、天津、福建等建设进程加快,未来自贸区将进一步扩容,并将重点布局于能够实现对“一带一路”有影响与辐射的枢纽城市。
自贸区的建成,刺激这些地区对外贸易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而利好重卡特别是牵引车产业。同时,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包括路网在内的硬件设施建设将对重卡提供刚性需求支撑。
此外,黄标车淘汰与黄标车置换、规范混凝土搅拌车几何容积标准、国V率先在一线城市实施等因素,都是下半年重卡市场发展的机遇,将对重卡产销起到正面的推动效应。
不过,国内外宏观经济依然不景气,房地产行业复苏前景难预料,国内煤炭产量下滑且运输需求疲弱等不利因素也困扰着重卡行业,其想恢复前期高速增长局面也很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重卡产销对天胶消费的影响至关重要,2015年上半年重卡产销颓势直接削弱了天胶需求,而下半年在基建投资加码、房地产复苏的带动下,重卡产销有望回暖。不过,重卡市场长期增长放缓的趋势没有改变,其将持续制约天胶价格。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