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报告 > 汽车报告 > 正文

报告:电动汽车充电站投资不宜匆忙

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经过10年的研究开发和市场运作,已经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国内外纯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中国在发展纯电动汽车时,可以借鉴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模式。美国方面,日产公司已在美国建立了年产2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生产线,此外,很多美国本土公司也在建立纯电动汽车网络。

在欧洲,法国是最早生产电动汽车和建设网络的国家,在巴黎市区可看到纯电动的公交车和环卫车,大量采用换电池的模式。

在国内,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北京建立了首个公交充电站。2008年,北京为奥运会建立的公交充换电站实现了快速充电。但目前来看,各地区在推动纯电动汽车方面,进展仍十分缓慢。

国内发展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25个推广示范城市在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充电站有车没充电桩;有站有充电车,但纯电公交车没有运行。充电站应是伴随着电动汽车的诞生和研发工作不断建设,但目前来看,充电站的发展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纯电动汽车的推广产生很大影响。

到底什么样的节能减排汽车更实用?节能减排是对传统动力系统进行改进,降低发动机的排放。北京市现在推广的92号汽油,都是按照减排的目标设定的,从目前来看,尚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有专家称,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可以实现,但节能效果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因为,纯电动汽车的电能来源是通过燃烧煤产生的,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电动汽车价格昂贵。但作为一个载体,电力是非常标准的,中国电能要从燃烧煤炭分散到更加绿色、便利的来源。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逐渐开始商品化,中国在5年后,会进入混合动力汽车模式。而中国轿车90%以上会采用国外的系统,特别是以欧美技术为主。中国在在混合动力系统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突破。目前,国内的技术和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纯电动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

而中国纯电动汽车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在过去的11年时间,国内电动自行车得到大规模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原因。

国内发展纯电动汽车也存在争议。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现在发展纯电动轿车不行,可以发展一些基础车型。因为目前国内低速电池和电池商业的发展程度,还不能满足发展轿车的需求,目前的进展只能满足电动商用车的使用。

政府主导下发展纯电动商用车

政府应主导城市纯电动商用车发展。一辆公交车相当于30辆轿车的排放,而公交车可以集中充电。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商用车体系,特别是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环卫车很适合在中国发展。

目前来看,推广纯电动汽车应该从公交、市政车辆开始,因为其运力高效,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之后,宜优先研发高水平的城市90级小型纯电动汽车,作为家庭的日常用车。而对于中高级纯电动轿车应精心策划,因为技术水平要求太高。此外,特种车辆,例如煤矿用的工程机械,以及挖掘机等,未来都可以用纯电来驱动。

中国纯电动汽车的运营模式

纯电动汽车的运营有三大要素,一是整车,一是充电基础设施,还有商业模式。目前来看,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整车需要按照电力系统的要求设计,需要满足混合商业模式和基础设计的要求。同时,充电设施也要求满足商业模式要求,实现不同电能的补充模式,实现电池寿命和性能的提升。市场专家和设计者要设计出适合市场的充电基础设施。

 


目前,国内在做一些尝试。现在电动汽车存在着电池成本高、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北京奥运会期间,机器人快速换电,成为电网推广换电模式的一个重要参考。

安全也是纯电动汽车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对每一辆纯电动汽车进行全方位监控。

此外,还有标准和规范。必须要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按照标准和规范对纯电动汽车进行制造和充电等,保证人员与车辆的安全。

纯电动公交车经济效益分析

传统的电动汽车,电费花销非常少,但整个成本非常高。而电池可以租赁,理想的纯电动汽车主要动力系统由电机和电池组成,电机和普通发动机相比价格并不高,电池采用租赁方式,而且可以二次维修。因此,纯电动汽车5年以后的使用成本会低于燃油汽车。同时,维修的电池还有80%可以使用到电网。   

此外,纯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也要不断简化。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会比较小,要慢慢发展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电池和电容组合,电池和发动机组合等。

因此,现在切勿匆忙地大规模投资充电站。电池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其本身的材料及充电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而现阶段,市场仍没完全改变。充电基础设施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实现电网供电和充电站安全运营体系的合理分工,而环卫用车、大型商用车以电池快速模式,应为目前的最好选择。

(本报告根据“2012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合作高峰论坛”资料整理,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文中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