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报告 > 汽车报告 > 正文

中国天然气汽车发展获政策支持

20121014日,国家发改委以第15号令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旨在鼓励、引导和规范天然气下游利用领域,自2012121日施行。政策中的天然气是指国产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矿瓦斯)、煤制气、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等。

《政策》中规定了天然气利用顺序,将天然气用户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天然气汽车列入城市燃气优先类。201210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天然气汽车列入“十二五”期间高效利用天然气的重点项目。

20121029日,环境保护部等三部委印发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鼓励选用节能环保车型,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逐步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天然气汽车发展现状、发展政策环境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对进一步鼓励天然气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国家政策“护航”

2007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阐明了国家能源战略,明确了能源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改革方向和节能环保重点。规划的主要目标中,确定201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产量的比例达到5%,与2005年相比增加1.8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逐步形成全国油气骨干管网和重点区域网络,做好石油节约和替代工作,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行业推广燃气汽车。

《规划》第六章保障措施“加快法规建设,改进行业管理”中提出,加强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天然气利用政策,强化需求侧管理,保障供气安全。“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价格体系”中提出,逐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加大天然气价格调整力度,引导油气资源合理使用,促进资源节约与开发。《规划》为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

2012年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发展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环境。

《规划》确定了六项重点任务,其中,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稳步推进LNG接收站建设、抓紧建设储气工程设施、实施节约替代和提高能效工程等四项与促进天然气汽车发展相关。

此外,“实施节约替代和提高能效工程”重点任务中提出,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稳步实施以气替油工程,如以气替代车用和船用燃料等。《规划》确定了九项保障措施,其中积极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天然气高效利用、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三项与促进天然气汽车发展相关。在“引导天然气高效利用”保障措施中提出,鼓励和支持LNG汽车和船舶燃料等高效天然气利用项目。

地方政策法规“开路”

在中国天然气汽车发展进程中,各示范城市政府作为推广工作主体,不断研究建立起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鼓励政策,调动了天然气汽车研发、生产及示范推广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促进科技开发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采取的政策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二是制定地方燃气汽车推广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三是减免燃气汽车的各种费用(包括税费、城市增容费、客运管理费等),并对购买或改装天然气汽车给予财政补贴;四是制定价格政策,保证油气合理差价;五是针对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在用地、用电、配套费用和所得税等方面出台鼓励政策。

此外,还有针对天然气汽车相关企业出台鼓励政策,包括:定点生产燃气装置的企业享受地方企业优惠待遇,对使用燃气汽车的出租车公司或公交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给与适当行政补贴等。

中国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九五”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天然气汽车的示范推广工作稳步推进,并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是天然气汽车应用规模逐步扩大。按照2012年9月14日科技部召开的“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验收会上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国内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达到140万辆,19个重点推广城市新增天然气汽车OEM单燃料车的比例增长到90%以上,改装车逐步退出新增天然气汽车市场。

目前,有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正在进行天然气汽车的推广。

二是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示范城市每年的燃油替代量就超过300万吨,每年节约燃料费近百亿元,示范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此报告根据“新华信2012年12月月末汽车市场研讨视频会议”资料整理,益索普公司发布。)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