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橡胶综合利用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下面通过这四个因素来分析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Political
环保方面: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社会公众对排污企业也越来越不能容忍,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的安全环保问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2015年,史上最严环保法开始实施,环保严查对废旧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影响越来越大,甚至逼迫该行业逐渐转型,实行胶粉、再生胶生产工艺、装备和原材料的绿色升级也就成了各个企业的重中之重。
行业政策:
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规范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秩序,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2012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准入条件对生产企业从设立和布局、生产经营规模、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进行要求,为行业划定了准入门槛。
为落实上述政策,2013年3月,工信部又印发了《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税收方面:
2014年6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在京组织相关协会对“财政部税政司起草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目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行学习,对现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对部分政策及退税比例等进行了调整,其中胶粉、再生橡胶、翻新轮胎,被列入“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享受增值税50%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Economic
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在关键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废橡胶、废旧轮胎的大量产生为中国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带来大量的可利用资源。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6亿辆以上,增长幅度超过5%;废旧轮胎产生量将达到3.3亿条,重量将达到1200万吨。
2015年,是中国橡胶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废橡胶综合利益同行业将秉承再生橡胶环保利用的强国战略,2015年,橡胶工业对橡胶再生资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预测再生橡胶产量达到438万吨,同比增长7%;胶粉产量达到60万吨,同比增长9%。
社会Social
在中国废轮胎加工利用的厂家多以个体为主,数量庞大,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多数胶粉厂、胶块厂、土法炼油厂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没有正规的营业手续。而且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欠缺,存在盲从性、无条理性、无规划性等特征。
中国的再生胶橡胶生产企业,基本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山西、浙江、四川等市场。
科技Technological
据了解,虽目前国内院校没有的相关废旧橡胶行业技术专业,但在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像青岛科大的高分子学院、中国化工大学、天津橡胶工业研究所等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着相关课题的研究。
从设备方面来讲,虽中国废轮胎利用设备在世界处于先进水平,但大家认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小三件的安全破碎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大型破碎设备昂贵的价格,如何提高胶粉设备自动化,现在生产再生胶的动态脱硫罐会有一定的污染。土法炼油设备污染严重,正规热裂解设备价格昂贵,并多数是从国外进口。
虽然目前中国胶粉、再生胶方面的研究不断,但其发展仍不太顺利,下游需求面还是太窄。
通过PEST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轮胎报废量十分庞大,废轮胎货源充足,在中国废轮胎加工利用的厂家多以个体为主,数量庞大,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而且现在由于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原因,在废橡胶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发展废橡胶综合利用任重而道远。
《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的公布,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现在行业人士也在不断努力争取优惠政策。后期废橡胶综合利用行业要逐步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由注重速度、规模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产品质量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
发展方式上,由粗放型向内生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在技术上,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在环保上由“黑色”污泥向绿色发展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粗加工向精细深加工转变;在企业分布上,由小、散向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转变;在企业发展目标上,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实现“优质、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