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特别关注 > 正文

“两化融合”推动轮胎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在表述中国经济的诸多关键词中,“两化融合”成为制造业最为关注的热词之一。与此同时,顺应国家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东风,中国轮胎业正悄无声息地拉开一场“两化融合”的秘密战争序幕。

作为中国轮胎业排头兵的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也参与到这场刚刚开始的战争中。只是,与众多企业有所不同的是,该企业早在数年前,就开始启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这一切,缘于该公司领军人物丁玉华慧眼独具的前瞻战略。

老板的“秘密武器”

没有人否认,作为传统制造行业的轮胎产业,未来市场竞争的最致胜武器有可能就是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了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不落后于人,许多轮胎企业近年来将“两化融合”写到企业发展战略中,那些实力雄厚、重视战略前瞻性的大企业更是如此。

据悉,轮胎行业如此关注“两化融合”的导火线,是来自于五部委2011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按照该意见描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目标,是到2015年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意见”还尤其强调,信息化将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2015年,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驱动公司各领域快速发展的神经系统。”在2014年总结报告中,三角轮胎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丁玉华向自己的员工这样强调说。

将信息化建设形容为“神经系统”,由此可见这项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发表时,丁玉华就注意到,报告中有多处提及信息化的内容,他由此认识到,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已经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走进三角的华茂生产基地,人们会发现,这座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的建筑,却俨然是一个数字化的“智能工厂”,里面充满着现代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气息,包括高效运行的原材料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化密炼栈道、半制品物料运输机器人(300024)、自动化分拣线等。在这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是老板的秘密武器。”在同某媒体的一次交流中,三角轮胎某人士用带有戏谑的口吻如此形容其所在的智能化车间。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两化融合”日益受到重视,这样的“秘密武器”不只掌握在丁玉华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们将拥有同样的竞争武器。

“秘密战争”推进转型升级

在丁玉华看来,轮胎企业争相“两化融合”的背后,是各企业之间正在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秘密战争”。

而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对于轮胎这样的传统产业来说,由“生产制造”向“生产智造”转变,建设智慧工厂,发展新型生产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国轮胎行业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完备的轮胎工业体系。然而,国内轮胎产业的发展很不成熟,市场结构不稳定,全行业产能过剩,在全球价值链占据低端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美国“双反”调查,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又使该行业外部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对于这样一个“大而不强”的行业来说,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无疑成为解决其发展瓶颈的最有效药方。

据行业人士介绍,轮胎产业是一个兼具流程与离散制造的行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其控制难度越来越大。轮胎生产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后,可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敏捷制造的目的,通过生产装备的高端化,能逐渐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2010年,三角轮胎就在其华茂生产基地投入了MES系统应用,建立起联通业务管理层与生产管理层的中间枢纽。经过数年的建设,在三角轮胎,纵横双向集成的信息化应用格局已经形成,各个业务领域几乎都能看到信息化的应用。

对于中国轮胎业来说,“两化融合”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以三角轮胎为例,据相关人士介绍,该公司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应用后,定员减少10%,整体效率却提高30%;通过对轮胎生产全程、实时质量管控,产品质量成本降低,内部质量成本降低0.5%以上,外部质量成本降低1%以上。除此之外,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人员都能够及时得到完整、准确的信息反馈,为有效沟通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持。

2014年,三角集团临港区和南海新区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重点建设智能化的智能工厂。他们投入巨资引进国际先进厂商的一流制造装备,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数码识别和机器人技术,欲打造领先行业5年以上的先进技术优势。

随着信息化目标的推进,轮胎企业纷纷制定更长远的“两化融合”发展规划,一座座智能化绿色工厂正在各地崛起。借助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东风,中国轮胎产业正努力实现转型升级,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