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收倍耐力 风神能否担起整合重任
“如此大手笔,只有中化这样有实力的央企才能做到,一般企业不会想,也不敢想。”谈起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倍耐力轮胎的消息,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对轮胎世界网编辑如此感慨。
近日,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中国化工集团计划通过该公司收购意大利倍耐力轮胎的股权,收购金额或高达71亿欧元(约合481亿元)。未来,倍耐力的工业胎业务将与中国化工橡胶旗下风神轮胎重组。
风神举起整合大旗
根据收购协议约定,随着收购展开,倍耐力将从米兰股票交易所退市。之后,倍耐力会把业务分拆为汽车、摩托车轮胎和重型车辆轮胎两部分,其中,重型车辆轮胎部门拟同中国化工旗下风神轮胎合并,组建全球第四大卡车轮胎生产企业,其乘用胎业务将在退市后4年内通过首次公开发行重新上市。
轮胎世界网就此致电风神轮胎,该公司有关人员表示,风神参与整合倍耐力相关业务是未来的事,当前还没有可以公开发布的细节。
轮胎世界网发现,在国内轮胎企业之前的13起并购案中,其中一起便是中国化工集团在2006年收购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据风神股份官网介绍,该公司是国内轮胎行业前十强中唯一一家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
在业内看来,拥有央企背景的风神轮胎,作为中国化工旗下的头号种子,担负着整合其他几个公司的使命。
有报道称,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中国化工集团承诺,在2017年底前提出以风神股份为平台整合旗下其余三家轮胎企业的方案。同时,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可能通过国际并购、内外协同改善风神轮胎。
风神轮胎将整合倍耐力工业轮胎业务的协议内容,似乎契合了该报道。
对于此次收购,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这是件好事。”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收购只是开始,真正困难的事情在于之后的整合。对于兼并经验不足的中国轮胎企业来说,若想真正控制倍耐力,可能还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收购开创历史先河
轮胎世界网了解到,中国轮胎企业数量众多,知名度高的品牌却寥寥无几。有行业专家认为,兼并重组是中国轮胎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但如此大规模的收购实在是开创了历史先河。”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史一锋向轮胎世界网表示,“此次收购不管是金额之大,还是品牌知名度之高,都是此前没有过的。”
据悉,倍耐力成立于1872年,其2014财年的销售额为60.18亿欧元,目前是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
相关协议内容显示,中国化工橡胶拟通过在意大利设立子公司Bidco,以每股15欧元的价格,收购倍耐力现控股股东持有的26.2%普通股。协议约定,收购完成后,Bidco还将强制收购倍耐力剩余的普通股和全部优先股。中国化工橡胶将始终控股Bidco并持有65%股权。
轮胎世界网查阅资料发现,自1996年以来,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国内外轮胎并购案共有13起。其中,涉外并购4起,均与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分别是该公司在2012年收购泰华罗勇橡胶加工厂,在2014年收购FORTE Rubber International Inc.(福锐特橡胶)、GOMA International Corp. (国马集团)及英国经销商Kings Road Tyres Group Limited。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与中国化工收购倍耐力相比,国内轮胎企业之前的并购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企业不看好兼并重组
风神股份董事长王锋近期接受轮胎世界网专访时,表达了对中国轮胎企业兼并重组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现有轮胎企业几百家,从行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看,这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性阶段。这个过渡周期越短越好。
轮胎世界网注意到,在山东省之前出台的《轮胎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中,呼声很高的兼并重组并未被当作行业整合的重点手段。据悉,其主要原因是该省多数轮胎企业不看好这条路。
此前,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曾做过一个调研,结果也表明企业对兼并重组并不热衷。“企业文化不同,管理理念更是不一样,搞不好就会失败。如果要扩大规模,企业觉得还是自己建厂扩产更靠谱。”有参与调研的人士表示。
对于此次收购案,张洪民认为,愿望很好,结果如何尚不可知。在他看来,资金实力固然重要,但文化融合或许才是最困难的。中国化工未来如何消化倍耐力这个庞然大物,是对国内企业管理智慧的一个重大考验。
(本文为轮胎世界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