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 > 正文

“中国第一防震楼”揭秘

近日,日本连续发生强地震,如何在这种自然灾害来临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在广东省汕头市有这样一栋住宅楼,它四周悬空于地面之上,仅靠23个隔震橡胶支座支撑着它庞大的身躯。这座与众不同的大楼,是一项国际国内知名的隔震试验工程。

这栋著名的隔震楼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陵海路38号,乍一看,这栋8层民居与普通住宅别无二致,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栋楼房底部的墙脚与台阶之间总是留有数厘米的明显缝隙,不明所以的人可能还以为是地面“塌陷”所致。

媒体了解到,这栋楼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与中国防震权威专家周福霖院士有着密切关系。

汕头隔震楼引发国际关注

当时,祖籍广东省汕头的周福霖根据多年的科学研究并跟踪国际先进的防震技术,率先将隔震技术大胆应用于民用建筑,于1993年在汕头市建成中国首栋采用夹层橡胶垫的8层隔震住宅。

当时,这一项目实施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单位的资助,汕头市建设部门、抗震办以及金园区城建局、金园设计院等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房屋建成后好评如潮,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幢、也是当年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基地隔震住宅楼。它先后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5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汕头主持召开了隔震房屋国际学术会议,有18个国家的120多名专家参加会议,专家们把这座隔震住宅楼誉为“世界建筑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1995年5月10日到11日,建设部以汕头隔震楼作为示范工程,在汕头宾馆召开了“中国汕头多层房屋隔震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技术鉴定会议,鉴定会邀请了国内10名知名专家组成技术鉴定委员会,建议将该成果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媒体探寻楼底奥秘

中国第一隔震楼,在国际国内的关注中完成了它的首创使命,静静地耸立于广东省汕头市区。1994年9月和2006年12月,台湾海峡就发生过两次地震,汕头市区震感明显,隔震楼的居民却没有感觉到地震。

为了探寻隐藏在大楼底下的隔震橡胶支座的秘密,媒体进入大楼的地下室。地下室大概七八个平米,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多个直径60厘米的橡胶支座将楼体撑起,中间形成架空层,与地基隔开的距离大概有20多厘米。

隔震房屋正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安装隔震系统,使房屋与地面隔开,因为隔震层很“柔”,地震能量很难传递到上部结构中,隔震系统起到减轻振动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橡胶支座隔震技术经过二三十年的理论研究、实验、使用以及经受地震的实际考验后,已经比较成熟,该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在国内的数百栋建筑物中得到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