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独家观察 > 正文

中国轮胎技术突围或可“智取”

轮胎 企业 技术 市场

固特异日前发布的“胎压自控技术”,能保证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最佳充气状态,被《时代周刊》评为“2012年最佳发明”;普利司通刚刚发布了新的轮胎制造技术——“TRISAVER”可提高轮胎寿命达50%,滚动阻力减少35%……技术,俨然已成为轮胎巨头抢占中国市场的一把“利刃”。

那么,向来被业界认为“身体羸弱”的中国本土轮胎企业,将如何在技术上突出重围,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针对上述问题,轮胎世界网日前进行了一个关于“国内轮胎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

中国轮胎差在哪

截至12月3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外轮胎企业的主要差距在技术上”的说法,有25%的参与者选择了“同意”,63%的参与者表示“不同意”,另有13%的人士选择了“说不好”。

 

就此结果,轮胎世界网编辑电话采访了某国际轮胎测试公司的高级轮胎技师。该人士表示,由于与客户、公司与员工之间签订了保密协议,虽然其公司掌握一些主流企业的产品测试数据,并且进行过对比,却不便于做任何评价。

不过,这位人士也谈到,某些国际轮胎品牌的技术,例如开头提到的固特异胎压自控技术,“是非常高难的。”

在调查中,一部分表示“同意”的人士称,目前国内轮胎企业的技术“不给力”,除了企业本身因素外,从质量上来讲,其上游材料行业也很难对轮胎技术的实现提供支撑。

在部分否认“技术为中外轮胎业主要差距”的人士中,有一位是山东省某轮胎大县负责轮胎业务的官员。他对轮胎世界网表示,就某些尖端技术来说,外国大企业确实有他们的独到之处,但就满足市场需求的一般轮胎产品来说,中国某些轮胎企业并不差。

“最好的证明就是,现在有些国际知名轮胎企业选择在国内进行贴牌生产。”这位人士以上述事例说明国内企业技术在进步。

还有部分参与调查者认为,品牌才是拉开中外企业差距的主要因素。

关于导致技术差距的具体原因,根据调查内容,认为“国家间创新意识不同”的,占33%;认为是“工业水平存在差距”的占半壁江山;选择“外国轮胎业发展史长”的,占17%。

 

如何迎头赶上

综合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不是“主要”差距,本土轮胎企业与国外轮胎巨头在技术上的差距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为缩小这种差距,国内轮胎企业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问题上,认为企业应该“实施技术为主导的人才战略”的,占据超过六成(63%)的比例。另外两个选项所占比例相差无几,17%的人士认为轮胎企业应该“建立技术创新机制”,21%的人士选择了“购买国外专利技术”一项。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轮胎企业,认识到了研发和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并日益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此前在走访山东某大型轮胎企业时,轮胎世界网获悉,该企业的生产线虽然在某镇里,但其已经在青岛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

据介绍,企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加入;二是为了方便接收各方面的信息。

此外,该企业在某些转型的关键时期,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国外的轮胎技术大师前来指导,帮助攻克技术难题。这或许可看作是国内企业在人才战略和技术机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的一个缩影。

对于“中国轮胎何日能出头”,有一部分人支持购买现有的专利技术。这部分人认为,国外知名的轮胎企业大多有上百年的历史,且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普遍具有较为强大的工业基础,“这都不是国内企业一朝一夕可以赶超的。” 

“不能强攻则只能智取。”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或者几家企业联合起来,去向国外的科研组织、研发机构购买成熟的专利技术,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