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独家观察 > 正文

轮胎企业有钱理财没钱研发?

轮胎企业普遍面临“内外交困”,而6家在中国大陆上市的轮胎企业中,有3家企业购买了理财产品。

细心的业内人士会注意到,2015年以来,中国轮胎上市企业涉足理财产品的新闻屡见报端。

据轮胎世界网了解,近一年来,双星、双钱、风神、佳通、赛轮金宇、贵州轮胎这6家在中国大陆上市的轮胎企业中,有3家企业购买了理财产品。

山东轮胎行业的一位资深人士向轮胎世界网表示,轮胎企业如今普遍面临“内外交困”,不应该在此时购买大量理财产品,而应该把钱更多用在科技投入和高端产品研发上。

企业收益压力加大

2016年1月19日,青岛双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人民币1亿元,购买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本金保障型理财产品。

在此之前一个月,双钱股份表示,将把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投资现金管理项目。

此外,赛轮金宇在去年3月也通过议案,将使用不超过10亿元的自有资金,投资安全性高、保本类、低风险、稳健性的中短期理财产品或固定收益类证券。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通常的解释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公司收益。

有关业内人士称,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尤其对于利润普遍下滑的中国轮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双钱集团营业收入为58.57亿元,同比减少16.34%;净利润为-1.1亿元,同比降幅达188.49%。

赛轮金宇去年上半年营收入为45.47亿元,同比减少7.43%;其净利润同比降幅达48.66%。

显然,面对业绩不太理想的状况,轮胎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寻找能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具有稳健性、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自然成为其关注的目标之一。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还取决于政策方面的变化:证监会放宽了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使用范围。

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仅限于自有闲置资金,不涉及募集资金。而政策放宽后,募集资金、闲置资金均可以用来购买理财产品。

在收益压力和政策许可下,上市公司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研发投入少得可怜

“国内轮胎行业萧条,企业的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这是轮胎企业‘不务正业’的主要原因。”一位资深人士说道。

据分析,中国轮胎企业之所以经营性盈利艰难,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高端产品。

据轮胎世界网了解,国内大多轮胎企业只看重眼前的市场利益,而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研发方面,导致其产品基本上局限在低端领域,企业普遍缺少发展后劲。

据悉,世界轮胎前两强普利司通、米其林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均在3%左右,其每年研发费用分别达10亿美元、8亿美元以上。

山东是中国轮胎第一大省。据统计,该省只有个别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能达到2%-3%,而其实际投入额与世界一流轮胎制造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年报显示,2014年,青岛双星、赛轮金宇、双钱股份三家轮胎企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8亿元、2.26亿元和3.18亿元;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2.69%、2.03%和2.15%。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何晓玫对轮胎世界网表示,技术投入是企业发展“根儿”上的事情,现在轮胎市场不好,产能过剩,轮胎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努力进行技术研发。

她认为,企业若不这样做,将会永远落后。

(本文为轮胎世界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

文章来源:轮胎世界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