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风光一时
除了共享单车,你还应该了解中国的自行车历史。
上图是博物馆里1912年产的德国蓝牌自行车,车架很高,泛着暗红色的金属光泽,是欧洲车里的“贵族”。
它有着非同寻常的中国主人——溥仪。借着这位年轻皇帝,“她”敲开了紫禁城的宫门,也开始了对中国的征服。
上图中的木制自行车,是晚清中国人所发明。早在清初,一位喜欢制作“奇器”的中国人黄履庄,就制作出近代自行车的雏形。
但这辆自行车的实物没有保存下来,更没有被推广和利用。
上图展现的是清末时期,自行车与人力车在上海街上“竞赛”的情景,它们都是西方的舶来品。
显然,自行车比人力车更让人感到新奇,所以,人力车夫与乘客的目光都被它吸引了。
自行车曾在战争中大展身手。上图为抗日战争爆发时,城门口警戒的日本华北派遣军。其中,一名日本兵骑着自行车轻快地飘过。
自行车快捷、隐蔽,对路况的要求也不高,是一件很好的“武器”。
这是1942-1946年间,上海街头一景。此时,自行车是醒目的主角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下,公共汽车、私人汽车和电车等都失去了光彩,只有这不耗油、不耗电、“自力更生”的自行车,才能笑傲江湖。
上图为上世纪80年代,陕西农村的一场婚礼。崭新的自行车上承载着沉甸甸的嫁妆,引来周围祝福而羡慕的眼光。
自行车当年在婚礼上的风光,比起今日的汽车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行车也是农民的“好伙伴”。上图这辆车,做工比不上四大品牌精致,却十分能载重,几乎能与毛驴媲美,因此,农民亲切地称它为“大铁驴”。
它不仅用来代步,还要运载农产品。每当农闲时,它又成了农民的“出租车”,帮助农民创收。
在自行车盛行的年代,它也是青少年的“玩具”。
上图中,青年们把自行车与垒起的砖放在一起,统统当作垫脚石,“托起”他们好奇的目光。
到了上世界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之后,曾经称霸一时的自行车,陷入“包围”之中。
上图中的自行车,被两旁的大型公交车夹在中间,势单力薄,与当年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自行车潮,已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农闲时,自行车又成了休闲工具,家长们常常用它来载着一家人出去玩耍。
以前家里孩子都很多,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却能把他们全都载起来,如上图中的这辆自行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轮胎世界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轮胎世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有关版权事宜请联系:13071111139 邮箱:fenglh@tireworld.com.cn